石头的思念,是山水的思念,是家园的思念。
也许从某一年的春天开始,它就知道了自己的命运走向——将被作为高档礼品送到千里之外的地方。
这是它的荣耀,也是它的悲哀。离开朝夕相处的秀山丽水,离开给自己纹理和色彩的自然风雨,总会有些无奈的。
何况,前途未卜。若有人欣赏,它就是浑然天成的雅石、趣石、珍石;若无人识得,它就是顽石、无用石、孤赏石。但无论如何,它都想以最美的形式,完成生命的呈现。
云起时,留住几朵最美的,能够给它带来慰藉和欢乐的记忆;风过处,将梦里田园或云外海市印入脑际;落雪的早晨,让垂钓的孤舟作它的遐思;飞雨的黄昏,品茗的溪亭就成了它最远的憧憬。
风雨雕琢,岁月打磨,丹霞为之着色,四季为之勾勒,远处的山村,近处的溪流,为缘起缘灭的“注定”选择了静穆的沉默。
我看到它时,它已在写字楼前兀自直立了许久,大概从夏末到深秋,一人多高。刮风时,黄尘漫漫,它木着缄口不语。这风不是远离俗世的清风,也不是如啸似吼的给人力量的山风,而是将一块干干净净的石头彻底变成废石的风。作为在大自然中生成的石头,本不怕凛冽刺骨的承受,但却怕沙尘蔽日,怕把天地万物都变成灰黑色的阴风,因为它是那么渴望太阳光的照耀。
虽然心在是非外,身却不得不在在红尘中。
雨,对它来说应该是福音了,可以冲尽尘埃洗尽愁,虽然见不到彩虹,但总是身心可得片刻安宁,总是可以清爽一下的时候,如在孕育它的大山里,不仅空气清新,偶尔还有鸟儿飞过。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我一直在想它的家在哪儿呢?都说灵秀之山出奇石。它的家该在明秀的江南吧?在风景旧曾谙的国画里,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地方。周围有啾啾鸟鸣,有淙淙溪水,有一大片望不到尽头的竹林,有小石板桥,竹木茶寮,有高入云天的桂花树,还有读书的孩子。
如此别致的天然风景石若是自然形成,那么,它该有千年的孕育。看,它的石色鲜艳若霞,石质细腻如面,就连纹理图案都优美到可以丰富心灵的地步。站在它身边,总会有一种感动。想做“猛志逸四海”的贤人也好,想做“性本爱丘山”幽人也好,人生有味是清欢,生不逢时亦乐然。就像这块石头,不必去想它的自然风化与河水冲刷,也不必去想它的砂石磨砺和岁月溶蚀,知道它是绝对自然的,是没有丝毫的人为造作,就足够了。知道它有隐士风骨,有高士那种不谄富、不媚俗的性格和一览众山小的胸怀,就足够了,不是吗。
我见过造型各异的石头,但并没有多少研究,觉得太湖石和昆石有些相似,不容易分辨。武陵石的石质光滑,色泽古朴。我觉得眼前这块“近观山石见质,远看山形见势”的石头,应该是武陵石。
就当它是有着自然神韵的武陵石吧。就当它的“家”在陶渊明的笔下,在历代文人墨客的梦里,在古今读书人都向往的武陵源吧。
看石头上的印记,可以想到青峰翠峦,凤蝶起舞神话世界,看它如江水,如古渡的图案,可以想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石头里有陶渊明的素琴和田园、有李白的月亮和酒、有苏东坡的赤壁和不合时宜。看着,让人落泪,让人想彻底遁世,然后远离世间一切烦恼,去青山绿水间寻求一处能使灵魂得以安顿的居所。
赏石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我不知道。陶冶情操,铸造性格,应该是这块石头天然艺术的妙趣和生命自然的本质所在吧。若我是高僧,可以以石悟道,体味人生。若我是居士,可以从心中生出许多智慧。可我只是我,悟性不高,才气不足的普通人,只能体会石头的寂寞。
尽管这块石头蹦不出“美猴王”,也不会写满“荒唐言”,涌出“辛酸泪”,但它仍是一块美石。就站在身边陪陪它吧,听听石头的思念,看看石头的诗,欣赏一下石头古朴的画。说不定我是它红尘中唯一的“知己”,或者说,是唯一珍惜和读过它的人。
2008年11月9日 晨
【 这块石头,不知现在哪里?我恐怕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记挂它的人吧? 别人以为它是无用的顽石,我却坚信它是一块难得的灵石。它的纹路,它的造型,都让我觉得它蕴藏着一个故事,一段谜语,一个缘分……只是,它现在哪里?是风吹日晒接近风化?还是弃之山谷无人问津?是在某个公园一隅?还是在会议室的一角? 真的希望再见到它……诸位好友,有见到这块石头的,劳烦代我问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