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三角鱼知识网

如何正确品鉴茶的美味

03-18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其历史悠久,可追溯到“神农氏”。饮茶作为一种生活习惯,素来深受大众喜爱。各个时期不同形式的饮茶习惯,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其中不仅包含了最基础的饮茶活动,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及其人文精神。中医学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中医养生文化对茶文化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让人们在饮茶活动中不断探索其健康属性,从根本上认识和体会到饮茶的价值及意义。正因如此,中医养生与饮茶相结合的休闲茶馆、养生馆等如今盛行,使得饮茶在大众生活中越来越常态化。然而由于茶叶工艺复杂、种类繁多,以及人群体质不尽相同,要遵循养生之道,不仅要找到适合自身的茶叶品种,同时也要顺应四季科学饮茶规律。

种类考究:制法不同 功效各异

历代方书及本草书籍中记载的茶叶名称多达14种,而目前被国内外学者广泛认可的分类标准是按照茶叶的制法与品质特征,将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和青茶。不同类别的茶叶,其品质特点具有很大差异,深入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明确其分类,有利于更好地把握茶叶的功用,科学合理饮茶。

广大群众熟知的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常见的绿茶有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等。基本工艺流程分为杀青、揉捻、干燥三个步骤,其中杀青最为关键,可以保证茶叶鲜绿的颜色。绿茶冲泡后色彩艳丽、味道醇厚,更是经过揉捻步骤,使得茶香更易释放,所泡茶水清澈透亮。研究发现,众多茶类中绿茶最为保健,适宜“三高”等人群饮用。

黄茶的主要代表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黄山黄芽等,其工艺特点是在绿茶的制法基础之上多了道闷黄的工序,所谓闷黄即指杀青或揉捻或初烘后的鲜叶趁热堆积,使得在湿热作用下逐渐变黄。黄茶冲泡后,茶叶展开呈现金黄色,香气扑鼻,而泡出的茶水则呈现杏黄色,味道甘甜清爽。由于闷黄工艺产生大量的消化酶,故黄茶具有健脾胃、助消化等功效。

黑茶因产区和工艺上差别有云南普洱茶、湖南黑茶、广西六堡茶等,其制作工艺较为复杂,经过杀青和揉捻后放置较长时间,使其充分发酵,茶叶呈现油黑色,这个过程称为渥堆。渥堆至关重要,也是决定黑茶品质最为关键的一步。冲泡后的黑茶叶片舒展挺直,呈深褐色,茶水清香浓郁。黑茶为紧压茶的原料,能够消食去腻、安神、解酒,同时适合“三高”人群日常饮用。

白茶的主要代表有白毫银针、白牡丹等,经常选用芽叶上白茸毛多的茶树品种,其制法不炒不揉,一般经萎凋、干燥两道工序,前者即发酵形成的过程。经过萎凋的茶叶直接对其干燥成型,故白茶色泽白嫩,基本保持原有叶片形状,经冲泡后,茶水微微上色,味道较轻,饮后带有一丝清甜滋味。根据白茶性质,具有清热降火、祛暑等功效。

红茶的主要代表有祁红、滇红、川红等品种,其制作工艺最为复杂,主要有萎凋、揉捻、渥红、干燥四步骤。所谓渥红,即经过转变,产生茶黄素、茶红素等有色物质及具有特殊香味的物质。茶叶冲泡后,色泽乌润,香气四溢,味道甜润鲜醇,叶底呈古铜色。红茶性味温,适宜肠胃虚寒或冬季饮用。

青茶也称“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其分为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和台湾乌龙等4种。其制作工序为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及干燥,其中做青是青茶特有工艺,即处于机械力作用下,破坏部分鲜叶边缘,促使其内含物质氧化聚合,产生绿叶红边的过程。青茶经冲泡后茶水呈清澈的橙黄色,味道醇香而清新,兼有绿茶和红茶的优点,乃两者完美结合。

除了上述六类茶叶品种之外,还有较为特殊的种类,即以绿茶或红茶或黑茶等品茶为原料,利用茶叶的特性而再加工的一类茶,常见的有茉莉花茶、桂花茶、玫瑰花茶等;紧压茶,常见如普洱紧压茶、黑砖、青砖等。

饮茶讲究:寒温宜忌 四季有别

茶叶最早是作为药物使用的,称之茶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此外,《本草拾遗》中曾记载“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从诸多著作中不难发现古人善用茶药治百病。从中医学及养生角度,茶性之寒温及相关饮茶宜忌是大众所关注的问题。我国首部官修本草学专著《新修本草》中记载:“茗,味甘、苦,微寒,无毒。”此外,我国首部由陆羽撰写的茶学专著《茶经》同样也记载“茶之为用,味至寒。”

由于茶叶的性味苦寒,故善于清热降火,治疗热证。除此之外,茶叶还具备醒神、解渴、消食、祛痰、清头目、利小便等效用,不同种类的茶叶在功效上则会有所侧重,如《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雨前茶(龙井茶)除了上述茶叶功效之外,还具有利咽、补中益气等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茶叶味苦性寒,历代医家不主张过度饮茶,认为其存在寒胃伐脾、耗损精血、消人脂膏等弊端。

此外,酒与盐均入肾经,故酒后饮茶,或茶与盐同饮可能会引茶性之寒入肾经,导致腰部冷痛等症状。在茶学界,素有“绿茶性寒,红茶性温”的说法,但通过古代文献的考究发现,“茶性”在古籍中有两种含义,其一指中医“寒热温凉”的药性,在这一层面,茶叶属于味苦性寒;而另一含义则是文学中所表达茶的品性。但通过查阅中医文献均未记载“红茶性温”这一观点,所以此说法无关中医药性寒热偏盛,而多为茶品性温和之意。

喝茶养生除了需要考究茶性寒温之外,也要顺应自然,做到四季有别。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中医学认为养生保健要顺应自然界季节气候变化,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以使人体内外环境和谐统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四时养生的原则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根据这一原则,在具体养生实践中,就必须要做到顺应四时气候以调养五脏之气;在不同季节,所选择的茶叶品种应根据季节因素而有所偏好。

春季养生必须掌握春令之气生发的特点,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使之不断充沛,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在选择茶叶时可选用花茶,例如茉莉花茶,其性味辛、甘、凉,可助体内冬季寒邪排除,促进阳气生发。夏季养生,由于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发,易受风寒之邪侵袭;同时,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故应防止湿邪侵袭,尤其是损伤脾胃阳气,此时应喝绿茶为主,有益于清热降火,尤以喝热茶为佳。秋季以燥为主气,燥邪易伤人体津液,因此秋季养生的关键是防燥护阴。此时可饮用青茶为主,其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醇厚,不寒不热,润喉生津最为适宜。冬季寒邪侵袭,万物蛰伏,冬季养生着眼于“藏”,以肾为本,食宜温补,因而冬季饮茶以红茶为佳。红茶温补阳气,此外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类,增强御寒能力。

中国饮茶文化历史悠久,茶叶作为养生保健饮品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长期科学饮茶确实能够养生保健。但值得注意的是,茶叶毕竟不是药物,不能指望其立竿见影有效果,更不可以作为“三高”人群的药物替代。与此同时,由于每个人自身体质不同,饮茶有所偏好,不可一概而论。总结历代饮茶宜忌,可以归纳为:宜少饮茶、宜饮热茶、宜饮好茶、宜饭后饮茶;忌饮茶过多、忌饮冷茶、忌空腹饮茶、忌酒后饮茶、忌与盐同饮以及虚弱之人忌茶。医药学报

粉晶的寓意功效与作用

贵宾犬图片大全图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