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粗分三个时节:春茶、夏茶、秋茶,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谈不上谁最好,都好。但有一点可确定,好喝的不一定是明前茶,而是你想不到的,我们从头说。
譬如春茶,又被细分明前茶和雨前茶。这是赶着季节,还主要限定在绿茶,绿茶才有这讲究,当然也是才有的事。过去没这一说,因为清明前,茶树萌芽极少,采这个芽尖,一是不值当,兴师动众搞起来,就那么一点点。再就是会影响春茶,产量和质量都不利,有点杀鸡取卵的意思。
可是有需求就有生产,能赚钱谁不干?只要价钱高,我就跟你做。于是,这些年明前茶成了正经的春茶产品,有了批量生产,价格也很贵,有的贵到离谱。当然再贵也有人买,有钱人多,就是不敢恭维有多少文化。道理明摆着,明前茶再怎么新鲜,实质内涵不如雨前茶,两泡就淡了。
真正的春茶是雨前茶,也叫头茶,历来就这规矩。雨前茶长够了质量,味道足,茶质高,好喝耐泡。还因为这些年被明前茶闹的,价格有很大下降,比过去便宜了。所以,雨前茶性价比高,实质上比明前茶要好。
再往后就是夏茶。夏茶的特点是芽尖少,叶子多还大,产量高,制作相对粗犷。所以,这季节的茶叶,最便宜,最耐喝,喝着最过瘾。也因为这些特性,夏茶历来是普通百姓的饮品,大碗茶。
一年最后一季是秋茶。老话说,头茶苦,二茶涩,三茶好喝舍不得摘。秋茶综合了春茶、夏茶的优点,味道足,耐泡好喝。当然也具备它们的缺点,外形不那么规整,显得有些粗糙。
茶叶的本质在喝,不论哪个季节的茶叶,买得起,喝着顺口,就是好茶叶。不是说上万的茶叶就是好,几十的茶叶就是赖。譬如茶农,绝不喝明前茶,大多时间喝夏茶,奢侈的喝秋茶。
在当今的茶文化里,茶叶有了社会属性,不同价格的茶叶代表着持有人的身份。我有个做茶的朋友,前几天茶山下来给我看他炒的茶,明前茶。为了突出是最好的芽尖,专门强调说,我送领导的就是这款。可见烟酒茶的社会属性,反过来又对茶叶起着导引,喝好茶显身份。
其实抛开这些所谓面子,茶叶的实质是好喝,不是好看。我倒认为最好的茶叶不是明前茶,是炒茶的副产品:茶末。在茶场炒茶间可以看到,茶青经过一步步加工,炒好了,最后一道是烘干,烘茶过程中,有筛茶,细茶末漏掉,留下整状茶叶。就是这个漏掉的茶末,茶场从来不当产品卖,都随手送人,或者多少收点钱。
我始终认为这才是好东西,道理很简单,炒茶过程中,叶片不会碎,芽尖最容易焦碎。所以,看是茶叶末,其实都是芽尖,而且是真正的芽尖。泡的时候,按明前茶的方法,味道不比明前茶差,甚至比它还要好。
可是很多人不了解这个,说那都是灰土,因而不屑一顾。其实是对茶叶制作不了解。采茶是人工,茶青是嫩芽尖,茶山无灰尘,炒茶没尘土。茶叶从生长到采摘再到炒好,全程没机会沾惹尘土,所以茶末很干净。只是看着灰尘模样,其实不是灰尘,是顶尖嫩芽和绒毛。所以,泡的技术要比芽尖还得轻巧,这个就不多说了,老茶客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