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顾渚紫笋,唐代陆羽著《茶经》有称:“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因其鲜茶芽叶微紫,嫩叶背卷似笋壳,故而得名。
紫笋茶产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顾渚山一带。作为当地的品牌,是上品贡茶中的“老前辈”。在唐朝广德年间开始进贡,并被朝廷选为祭祀宗庙用茶。
《湖州贡焙新茶》里 “ 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 ” ,便是唐代诗人张文规对当时紫笋茶进贡情景的生动描述,皇帝对湖州顾渚紫笋特别喜爱,所以宫女一听到顾渚紫笋已经运到宫的消息,便立即向正在“寻春半醉”的皇帝禀报。紫笋的茶在当时的地位,可见一斑!
禅茶一味,遵从本心
清晨我们一行驱车赶往紫笋的老家——顾渚长兴。茶园主人定位给我们的坐标直抵深山,我们便靠着导航慢慢前进。行程沿路植被类型相当多样,银杏树,桃树数不胜数。
随着山里凉风袭来,路也越来越窄。靠近终点时,最后一段山路只能看着地图上的方向摸索着。终于在山路尽头,到达菩提茶院。
菩提茶院主人,马庆宏。自幼爱茶,讲到落入行业是因为和自己的信仰有关 。十年前他来到林城方山乌龙寺学佛。偶然发现寺庙山上有一篇茶园荒废。秉着爱茶的本性和慈悲心,他便承包了这片荒山,开启了他的种茶之路。
马老师告诉我们说,其实在当地,老品种紫笋一直有种植,但是规模不大,也不密集。由于种植状况不佳,没有很好的保留下来,所以荒芜了这片茶山。
八十年代长兴挖掘恢复紫笋茶的制作。在十个恢复种植基地中,目前只有这片茶园是品种保留最完整的。经过这些年时间慢慢打理,现已扩展到将近有100亩茶园的种植范围。
当地唯一一片与古树混生的茶园
在这片山林间,由于山上有政府特意保留下来六七十颗古树,所以这一带也是深受重点保护,不能作为商用开发,避免和杜绝了一切外来污染源。
海拔200-400米,没有任何农药残留,原生态种植。山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各类植物混种而生,形成自己的生态圈。加上深山山谷常年存在的天然小气候,形成了小区域内有机质土壤。
“ 阳崖阴林”,正是适合竹笋的生长状态。“生于烂石之上”,这山场完全传承和保留了这种环境特质。
而且茶树的重新种植是采用古老的方式。与当下的种植不同在于非扦插,而是将茶籽埋下等待其成长。虽然扦插会提前让树可以有产出,缩短整个周期。但是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看着他们慢慢成长,对他们精心栽培,种出来的茶才是有感情的。
并且紫笋由于采摘期长,等到谷雨才上市。“大家都想喝新鲜的茶,很多厂家会尽量让茶早产。但是我们的就让其符合自然生长规律。”其实不光是做茶,你和马老师的接触就会体会到,他是一个完全”顺其自然“人。哪怕你站在他面前催他,他也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原则。
以普世之心,做放心好茶
因为马老师有个愿景,他想造一款普世的,对众生没有伤害的茶。所以他禁止农药,坚决不用。在戒律里,是不可杀生,尊重生物的,他将这种慈悲心延伸到茶里面去,以这样的理念来推广。并不会去人为的大肆宣传,只等待有缘人来喝上这杯茶。
选嫩匀完整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初展的茶芽为原料。而且全程不落地,直接新鲜采摘下来就制作。
炒制半斤干茶,芽头多达3.5万个。鲜叶采回后需经过4-5小时摊放,待含水量将至72%左右,发出清香时炒制。
加工工艺为杀青,炒干整形,烘培三道工序。绿茶经300度高温炒制,需要做到杀匀杀透,杀青叶出锅后,再进行摊凉。再入锅炒干整形,最后烘干至含水量5%时下烘,摊凉后即可。
“对于自己的孩纸,没有谁比自己更了解它的特性。”马老师如是说。所以我想马老师才能掌握要诀,泡出属于它的本味。
他向我演示了他自己对这款茶的独家泡法。取3-4g茶叶入碗,投沸水后静置其不动,不需用杯盖去刮蹭,而是让其自然舒展开来。3分后出汤,每次出汤一定要有所保留。再注水,如此反复,才能喝到属于它的滋味。 茶友们可以一试马老师推荐的方法,也说不定你们有更好的泡法,欢迎亲测哦~
“其实我自己也考察过很多茶山、茶园,品鉴过很多茶,但就是独爱紫笋,从一而终。”马老师笑称,自己对品质有着极致的追求。他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希望有一天,紫笋能够超越所有的茶。所有喝了这款茶的人,都能由衷的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