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河坊街旁吴山脚下,有一座杭州市博物馆,属于国家一级。杭州虽是古都,但地处吴越,基本是割据或南迁政权,作为政治中心的时间并不长,历史遗迹也很难和中原古都相媲美,但市博物馆能评为国家一级,和一件国宝级文物有很大关系。
1990年10月杭州半山石塘村的几个砖厂工人在山里挖土,偶然挖出一个陶瓷编钟,工人不认识,但隐约觉得是古董,他们没有声张,而是找到中间人转手卖掉了。
但纸包不住火,消息被村里人得知后迅速报警,警方出动追上古董商,拿回了文物。专家鉴定时间应该在商周时期,既然这样当地是否存在古墓?文物部门组织人员开展抢救性挖掘。
经过清理整座墓葬保存完好,没有被盗痕迹,更让人高兴的是还发现了黑色木炭渣,这是用来防潮的,且多为贵族墓使用。
在随后发掘中玛瑙环,琉璃,玉器……一一重见天日,而后面一件文物的出土让专家大感惊讶:一个玻璃杯。(笔者亲眼见过这件国宝,第一眼感觉就像生活里普通的玻璃杯)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难道是盗墓贼留下的,但之后反复确认,该大墓没有被盗掘。
那这个杯子应该是陪葬品无疑,从出土文物风格看,是典型越地文化,包含少量楚国元素,经过碳-14推断约为公元前250年左右,那么时间就定在了战国时期,且只有单只孤品。
谨慎期间杯子被送往北京再做鉴定,我国考古著名专家苏秉琦与多位同行细致检测后确定这是一只国宝级的战国水晶杯。
这只看似现代玻璃杯的文物由整块水晶制作,通体浅淡琥珀色,杯身上有隐约细密裂纹,杯底有棉絮状结晶,正是天然水晶特性。但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工匠又是怎么打造出如此圆润的水晶杯?在战国时期,玉器加工已经比较成熟,且水准较高,工艺精致,那么借用其方法打造出水晶杯也并非不可能。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发现类似物品,该文物可称举世孤品,列入国宝名录,禁止外出展览,是杭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但也有怀疑的争议观点,首先该文物材质为高纯度水晶,国内几乎找不到类似物质,且历史上也没有同类发现,那在当时偏远的越地,这样稀缺且整块的水晶又从何而来?
其次杯芯掏取难度非常大,水晶硬度为摩氏七级,非常脆,和玉石制作难度相比要大很多。当时中原大国工匠尚没有遗世类品,越地小国又如何可以加工生产?
再次杯体高超的抛光工艺,2500前真能够做到?且表面光滑没有纹饰,在战国文物中独树一帜绝无仅有。
这件战国水晶杯论材质珍贵,工艺绝伦不亚于和氏璧,但它主人的身份尚还是谜,且该墓葬也未达到诸侯王级别,他是如何得到这件无价之宝的?后世为何没有被盗掘觊觎?史书上为什么没有丝毫记载?这些疑问恐怕要留给后人去探索与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