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们绍兴山川秀丽,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历史上就一向被称为是物华天宝之地。自古名特产品众多,比如黄酒、茶叶、丝绸、陶瓷产品早在数百年乃至上千年前就蜚声海内外,至今仍畅销不衰。
很多人都知道早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我们绍兴就已有多种“贡品”名闻中外,就连一般的绍兴百姓也通常都能说得出其中的一些“贡品”,如酱品中的“贡瓜”、腐乳中的“贡方”、食品中的“进京香糕”等等。
不过朋友您知道我们绍兴曾经有过的“八大贡品”吗?您能全部说得出这“八大贡品”的名称吗?今天笔者就來和大家一起说说这“八大贡品”的概况。
据有关史料记载,从前各地向朝廷进贡的物品并不都是集中于一年中的某个时段的,而是按照各地生产此类物品的时间或季节的变化而定的。我们绍兴的“八大贡品”自然也不例外!绍兴的这“八大贡品”主要分为二类和两个季节:春季和秋季。春季进贡的有贡茶、贡糕、贡瓜、贡菜;秋季进贡的有贡酒、贡方、贡鸡、贡鱼。下面我就分别来说说这八大贡品到底是哪些东西。
(一)贡茶
就是当年盛产于绍兴平水一带的珠茶。珠茶是绿茶中的一种,和那种制成扁平的旗枪相对而言,是制成圆如珍珠的那种茶叶。清代就专门辟有“御茶园”特别栽培贡茶。(现在绍兴平水就还有“御茶村”的地名。)制作贡茶有“御茶监”这个专门机构负责此事。“御茶园”里培植的茶树不但是茶叶中的珍品,而且采摘的时间也仅限于每年的谷雨节气之前,茶树仅有一芽二叶的时侯,因此老百姓曾称之为“谷雨仙茶”,行家则称之为“雨前茶”。
(二)贡糕
就是绍兴香糕。说起绍兴香糕,其中还有这么一段掌故呢!据说二百多年前,绍兴有一家“王金四经房”糕团店,制作的潮糕有时过剩,这对冬天來说,倒并无多大的关系,可是,到了夏天这些潮糕就会馊掉。不过后来店家为了不致使这些馊掉的潮糕白白浪费,就想法把卖剩的潮糕烘干了。结果居然完全出人意料,这些烘干后的“糕干”反而香甜可口,比原來潮糕的味道更好了!后來为了进一步吸引顾客,店家又对这些“香糕”的制作工艺作了进一步的改善,还在糕坯中掺入了香料和中药材,这样“绍兴香糕”就由此出了名。到了后來,绍兴的读书人上京赶考时还把它当作了干粮,并用它来馈赠亲友和师长,于是就有了“进京香糕”的名声,最后居然又成了贡品,这样“贡糕”的美名也就应运而生。不过虽然绍兴香糕早巳成了贡品,我们绍兴人却一般仍称之为“糕干”。
(三)贡瓜
是用青瓜制成的一种酱瓜。它一般选用长约六寸左右的上等青瓜,用甜面酱拌和后装入坛内,再用黄泥封口,待半个月左右这些瓜呈现青红色时,即可佐餐了!据说清廷的习俗是从初夏开始,通常就多吃素净的菜肴了,这些菜肴中就包括了绍兴上贡的“贡瓜”,所以在清代,绍兴的贡瓜已经名扬京内外了!
(四)贡菜
就是绍兴的“干菜”。绍兴干菜不但久藏不坏,而且越陈越香。民间还有用这种陈干菜汤治疗积食和夏季把它作为防暑“药品”缓解“发痧”的!这种“干菜”后來经绍兴在京做官的人馈送官僚,传入宫中之后,就被皇宫看中,列为贡品了!
(五)贡酒
就是绍兴老酒,绍兴黄酒作为贡品由來以久。虽然绍兴老酒拥有不少品种,不过,作为贡酒却只限于“花雕”和“善酿”这两个品种。据传这种“贡酒一般是“冬酿春煎秋入贡”。贡酒除了酒坛外面刻有各式人物故事,比如麻姑上寿、瑶池摆宴等雕塑之外,酒坛上还都要加入黄封,称为“黄封御酒”,每年在这种“御酒”上贡朝廷时,沿途的地方官对之均负有保护之责。不但需要调集太平车装运,而且还要加派兵勇护送过境。
(六)贡方
即绍兴“霉豆腐”中的上品。绍兴腐乳无论哪一种类,均呈正方型,所以我们绍兴人才习惯把腐乳统称为“方”,比如“太方”、“红方”、“醉方、”白方”“棋方”等等。因此以前也就把纳贡的腐乳称之为“贡方”了。据史载,清代的贡方,每年需上贡四大坛,每坛有一百块。
(七)贡鸡
即绍兴出产的著名“越鸡”。绍兴曾是春秋时期的越国都城,越鸡因产于越地而著名。明清两朝,绍兴府衙和山阴府衙,都设在绍城的卧龙山麓,府县两衙门内都专设“鸡吏”,主持饲养越鸡的事务,贡鸡规定要活鸡,且要阄过的公鸡(绍兴人通常称之为“仙鸡”),越鸡进贡的时间也有规定,立冬要上路,年底要到京上交光禄寺。
(八)贡魚
绍兴是著名水乡,盛产魚虾。绍兴魚的品种极多,其中有青魚、胖头魚、鲢魚、鲤魚和草魚。此外还有扁魚、鲫魚和鳜魚等等。从前向朝廷进贡的活魚都是鳜魚。清诗有“时值秋令鳜鱼肥,肩挑网箱入京畿”之句。道出了纳贡的时间和路上的情景:是用木箱装水养了魚,肩挑步行上京城进贡的!鳜魚堪称鱼中精品,我们绍兴人通常称之为“寄花鲈魚”,秋令时节,此鱼最肥,“清蒸寄花鱼”也是绍兴的名菜之一,可以与松江的鲈印、富春江的鲥魚媲美,就连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他的田园诗中也赞扬它是“别饶风味胜一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