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三角鱼知识网

松阳木雕:千年传承,极致风雅

06-01

松阳木雕:千年传承,极致风雅

石仓村距离浙江丽水松阳县城大约25公里外,这里因有着白墙黛瓦的精美古建筑群,被誉为“江南最后的秘境”。其中,阙氏宗祠无疑是秘境中的瑰宝,它虽然是一座近年来修建的仿古建筑,却因木雕技艺精湛而被人们称赞。

打开云听APP,搜索《山河弦歌》,立即收听!

【记者观察手记】

为石仓村修建阙氏宗祠,是浙江省非遗项目——黄家大院传统木雕手工技艺传承人潘吴林最得意的作品之一。

穿过天井,迎面两根立柱和房梁间的一对牛腿上,雕刻了一对木狮子,母狮子低头拉着小狮子的手,小狮子倒挂在妈妈的手臂上,另一侧的公狮子则是低头拿着一个精美的镂空绣球,灵动而厚重。

阙氏宗祠的第一对牛腿

潘吴林说:“这里选出来的18个牛腿都是古民居里面是最好的、最满意的图案,没有95%像,我就一分钱不要。第一对雕出来以后,董事全部到现场去看,都觉得挺满意的。”

阙氏宗祠一共有72根柱子,潘吴林与徒弟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雕完了阙氏宗祠的18只牛腿、176只雀替和梁托及其他雕件。

潘师傅雕刻的半成品

极致风雅,从何而来?

这极致风雅,鬼斧神工的雕刻艺术,从何而来?在松阳县竹溪村潘师傅的家里,长长短短的木材罗列在院子里,大大小小的木雕散落其中,有的是支撑房梁和立柱的牛腿、雀替,有的是用来把玩的木摆件……

潘吴林说,刀具呢形状分两大类,一种平刀,一种是圆刀。他雕一个眼睛,就要选小的圆刀,而三角刀则是用来雕刻羽毛的。

潘师傅的“工具箱”

潘师傅说,完成一件木雕作品,少则七八天,多则两三个月,要经过备料、打胚、粗雕、打磨等多道工序。这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能体现木雕师傅功力的就是打胚,“一块木头,客户要求什么图案,尺寸定下来后就开始打胚,比如雕刻一头狮子,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全部凭自己的感觉。”

潘师傅说,之所以能掌握这门极致的木雕技艺,离不开滋养他的这一方水土。在浙江松阳,有着浙西南最大规模的传统民居建筑之一——黄家大院,这里也被称为“木雕艺术的殿堂”。

黄家大院的雕刻艺术品

黄家大院有着浓郁清代风格的建筑,采用梁架结构,多用抬梁和穿斗混合,木结构上运用了大量的牛腿、雀替等精巧木雕作装饰和支撑。规模宏大的建筑布局、巧夺天工的木雕艺术,浸润着幼时的潘吴林,他从小也就跟着父亲入了行。

一半记忆,一半烟火 都从“拯救老屋”而来

现在的松阳古民居,一半是诗意与记忆,一半是万家灯火。当地现有70多个“中国传统村落”,是我国传统村落数量最多、风格最完整的县域之一。

如今,潘吴林已经是远近闻名的木雕家具和古建筑仿制修复的木雕艺人,他雕刻和修复的古木雕,成为松阳县不少古建筑、古祠堂修复的主要元件之一。

正在拯救中的老屋

松阳“拯救老屋行动”2016年启动,被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选定为全国唯一的整县推进试点县。包括潘师傅在内的全县600多名木工、雕刻工、泥瓦工、石工等都参加了古建筑传统工匠培训班。

松阳县博物馆副馆长、拯救老屋行动负责人郑升介绍,因为松阳的工匠都是土生土长的,对松阳房子的建造技艺最熟悉。所以,当地就把这一帮人召集起来,对他们进行培训。

在“拯救老屋”行动中,松阳完成了312幢老屋的修缮工作。全县超半数乡村老屋,植入了文化创意、山居民宿、非遗工坊、美术展馆、数字体验等业态。被修复“拯救”的古村老屋,留住了乡愁,也引来更多游客。今年五一假期,松阳县共接待游客20.99万人次。旅游收入2626.5万元,同比增长68.73%。

郑升介绍,陈家铺的房子基本都修过了,杨家塘政府投资的老屋全部都租出去了。那里植入了公共文化空间、先锋书店,开办了5个高端民宿,还有餐饮、咖啡厅等。可以说,78个传统村落的复活实际上是从拯救老屋行动开始的,并逐渐带动起来的。

授人以渔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参与到传统木雕手工技艺的传承中来。在丽水农林技师学院的课堂上,学生们用略显笨拙的手法雕刻着寿桃、锦鲤、兔子、龙头等摆件,退休之后的潘吴林常常在这里给他们上课。

正在上课的潘师傅和学生们

学生们的雕刻作品

潘师傅说:“如果有人想学,我一定会毫无保留的教他。我要做的东西,会不惜一切代价,不算工资、不算时间,直到做好为止,不做满意就一直做。


监制|高岩、刘钦

编审|吴喆华

策划|孙鲁晋

记者|周尧、李佳、靳丹妮

音频制作|周尧

图片|周尧、靳丹妮

鸣谢|松阳县融媒体中心

玻璃种帝王绿翡翠手镯

鸡血石鉴别最简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