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日前,“江南造——徐家东扇艺展”正在苏州博物馆楠木厅进行展出,一件件精美的折扇艺术品蕴含着苏州独特的文化底蕴,传承着苏州文人的情怀,让市民和游客在咫尺之间领略江南文化之美。
本次展览共展出徐家东及其父亲徐义林设计制作的包括马牙琴、花瓶头、灯笼头等特色扇骨120余件,此外还有徐氏父子汇编的《徐氏扇谱》也展示陈列。值得一提的是,徐家东以苏州博物馆藏的王锡爵墓出土的洒金折扇为原型复制的作品,也在本次展览中向观众展示。同时,苏州博物馆还遴选出馆内精品扇面、扇骨及扇带共11件一并进行展示。
小小一把折扇,咫尺间却大有乾坤,光是扇头就有各种样式,灯笼头、葫芦头、花鼓圆头、琴方、燕尾等等,可谓千变万化。
展览现场,徐家东向记者介绍了折扇作品《尺十三荸荠头》,他坦言荸荠头是他较为钟爱的一类扇头样式。“荸荠头”对竹材要求很高,需用生长五年以上竹林中的玉竹,砍回来后需再存放五年,之后再挑选有稳定性的作原材料,须得硬度高的竹材才适合到削。“此款为琴式荸荠头,制作时每一根小骨的弧度都需要减小,需要很精细地去操作,一不小就会‘报废’。”徐家东认真解说。
玲珑精致的折扇,是可叠藏于袖中的雅玩,灵巧的开合,则离不开根根扇骨。从选材、制大骨、制小骨,再到水磨骨、烫钉,光制作扇骨的工序就不简单,首先在用刀上就要苦练。翻看徐家东的双手,上面不仅布满茧子,还有几处醒目的刀疤。“我们制扇的手,每天都在刀刃边游走,受伤也是常有的事。”徐家东笑着比划,说自己还有一把很长的造型刀。“只有把刀用得得心应手,才能制作出线条流畅、造型精美的扇骨。”
徐家东,1967年生于苏州,承继家学,自15岁开始制扇,至今从艺已逾三十载,早已有了一番自己的天地。他沉醉于制作传统水磨扇骨,并于古法中创新,研制出小米头、花瓶葫芦等新式造型,既延续了徐家样之风范,又更具现代审美情趣。而徐家东的父亲徐义林,则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制扇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善于修复各类老旧扇骨,其品位、技艺于江南首屈一指,被业内誉为“江南扇王”。徐家两代人与“扇”结缘,制扇技艺薪火相传,艺匠精神绵绵不绝。
“他秉承吴地文脉,制扇古朴大方,线条简明,光洁细腻,将风雅现于掌心之上;穿上其特制的扇面,轻重摇动,曳曳生风,彰显出传统苏扇的审美精髓。”在本次展览的序言中,苏州博物馆馆长谢晓婷对徐家东的作品如此评价道。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3日。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珺
编辑: 李仲勋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