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三角鱼知识网

神秘玉佛:历经1400年庇佑村庄传奇

02-27

神秘玉佛:历经1400年庇佑村庄传奇

白佛村是石家庄东二环外一个很有名的城中村,村子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这里拥有一尊珍贵的玉佛。虽然早就对这尊玉佛有所耳闻,这里离我家里也不远,却一直没有见过其真容。今年正月十四午后,突然心血来潮,专程前往白佛村,实地探访了这尊玉佛。

沿着和平路向东,过东二环不足一公里,有一条南北方向的兴宁寺街,街的最北头就是白佛村的北出入口。进村南行100多米,街道的正中央可见一座精巧而气势不凡的小庙背影,这就是兴宁寺,那尊珍贵的玉佛就供奉在这座小庙中。

兴宁寺正面

兴宁寺坐北朝南,规模不大,只是一座很平常的小庙。这座建于高台之上的小庙尽管古色古香,但一眼便知为近年重修。庙前的重修碑记上介绍,最早的兴宁寺建于北齐天保元年(公元550年),距今已有1400余年,寺内供奉的这尊汉白玉石佛是寺庙初建时的文物,也是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因此过去兴宁寺也叫白佛寺。寺庙内的这尊玉佛虽然几经磨难,却一直庇护着世代村民在此繁衍生息,见证了白佛村的历史变迁。这个原属正定县的村庄于1957年划归石家庄市郊,最早的村庄土地肥沃,良田众多,村民殷富,所以在石家庄一直享有"银白佛"的美誉。现今村庄繁华依旧,但土地已多被市区扩建所占,村庄成为集交通、物流、居住、工业等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城中村"。

兴宁寺背面

寺前高台上,放置着一座有"兴宁寺"三字的铜铸香炉,寺门两边的廊柱和门旁是黑底金字的三幅楹联:"兴万民出事业,宁四方而平安"、"有法雨灵光古佛福荫兆民,无晨钟暮鼓宝刹名播遐迩"、"宝殿常照嵩山月,画廊萦绕五台风"。 进到寺前发现寺门正开着,一位大妈正在寺内收拾供灯香烛、打扫卫生。大妈告诉我,此寺门平时是关闭的,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才让信众上香,我今天来的凑巧,她正在为明天信众上香做准备。

大殿内的玉佛

进入殿内,迎面是一尊约高4米的玉佛,全身披着红黄绸布,从绸布的舒展程度看,玉佛应该是站姿。大妈很热情,告诉我玉佛是脚踩莲花的,佛像背后还有一块有行云流水图案的石板。石板、佛身和莲花底座是用一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与大妈聊起这尊佛像的历史,她没有立即回答,只是让我仔细看看佛像的脸和露出的手二者有什么区别,仔细观察,我才发现双手与佛首的颜色新旧程度有所不同,而且佛头的颜面部和耳朵枕部之间有一道不甚明显的接缝。

佛像头部脸面部和后脑之间有接缝痕迹

原来,玉佛的前脸已被文物盗贼盗走,这也是历史上兴宁寺的这尊玉佛历经劫难受损最重的一难。 据说日伪时期玉佛就被偷盗过两次,因为佛身太重,盗贼们就试图割走佛头,钢锯已经切入石佛脖子三分之一,被村民发现,盗贼落荒而逃未能得逞。为了防盗,村民们在佛像周围垒起一座佛龛,把石佛整个罩在里边,钢丝焊网,只露出玉佛的面部。六、七十年代破旧立新的特殊时期,有些保护意识的村民为防玉佛遭到破坏,将其就地掩埋,直到1987年,村里重修兴宁寺时,白佛才被重新安放在新修好的大殿内。但令人遗憾的是,1993年6月2日夜,文物窃贼再次破门而入,割走了白佛前脸,只剩双耳和后脑勺,村民们气愤不已。后来村委会请来颇负盛名的专业石雕公司进行修复,重新雕刻了汉白玉前脸接在后半部佛头上,据村民反映,修复后的白佛雕像形似原貌,不知情者基本看不出后接的痕迹,据说面目和原来几乎一样。但毕竟还是经过了修复,留下了不小的遗憾。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尊佛像,2013年白佛村又耗资60余万元对兴宁寺进行了修缮,修缮之后,彩绘壁画更加精美,增加的金刚浮雕底座彰显玉佛尊贵,寺周的工艺栏杆高贵华丽,小型广场平整美观。如今这里即是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地,又是周围信众宗教活动的场所,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着周围的民众,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景泰蓝是什么材质做的

小叶紫檀手串15颗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