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三角鱼知识网

探秘峨嵋山与乐山大佛:世界遗产的千年传奇

09-08

探秘峨嵋山与乐山大佛:世界遗产的千年传奇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反正当时年龄不大,一句话深深地刻进脑海中。
“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险,夔门天下雄”。这四个以山为特征的地方为什么要以“秀”、“幽”、“险”、“雄”来形容、比喻?

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时期,是计划经济时代。那时,要想以旅游为目的出行,连想都没有想过,不是不想,是根本想不到,而且也不可能,除非出差到外地,有时间随便看看,通常不会专程到外地去耍。加上那时还小,只能在脑子里瞎琢磨这个问题。

一声“中国以后以发展经济为主”的声音,震动了中国社会。我得以和一帮同代人搭上时代的列车,第一时间段进入了大学,一个全新的视觉在悄然打开。最没想到的是行动的自由,当然是在以经济为前提的条件下,让我们敢想,并且敢于行动起来的机会来了。

在大学里,放暑假的时候,第一个想去的地方就是峨嵋山,我们还真的出发了。
坐着火车到了成都,然后转车去了峨嵋。
我和几个朋友、同学开始了峨嵋山的登山行程。
峨嵋山有两条线路,为了更好地领略这里的风光,我们选择从前山上山,从后山下山。因为从后山下山,路程更近。
我们的行程从报国寺开始。

当年游峨嵋山时拍摄的照片,去掉了人物

报国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清代多次重建、再建。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康熙皇帝取佛经“四恩四报”中“报国主恩”之意,御题“报国寺”匾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多次维修、扩建。得以保存下来。

峨嵋山,我琢磨着这个“秀”字,山和“秀”连在一起,从何理解?

而我们当时去峨嵋山需要观看的主要三点:日出、佛光、云海。峨嵋山顶不像现在这样,金顶上面修了很多的景观。
我们从报国寺出发,在清音阁就往前山的方向上行了。
清音阁处在前山与后山的分界点。向右走就是后山,向左转就是前山的方向,前山到达山顶的路程要远些,没途景点要多一些。
清音阁是峨眉山中的八大寺庙之一,据说是唐僖宗年间慧通禅师修建,唐时叫牛心寺,唐僖宗时,改为卧云寺;明朝改为清音阁,此名延续至今。期间还改名“接王亭”。
历史上清音阁多次失火,现在的清音阁为1917年后重修。
因为清音阁处在一个重要的道路交叉点上,同时清音阁修在峨眉山两大水系——黑龙江和白龙江之间的山梁上,所以清音阁具有特殊的意义。
我们也曾在这里拍照。

当年行走峨嵋山拍照图,去掉了人物

现在拍的峨嵋山旅行图

发两张对比图。

和朋友、同学爬山是愉快的,沿途就一些景点和风景讲着一些话题。经过一线天时,第一次看见山里的一线天是什么样子,也知道这一线天的来历了,还真是“一线天”。在行走间,路从两山之间穿过,山与山相隔很近,从路这边往前看去,从上到下一条缝,路那边就是天,日光从缝隙中穿过,这就是一线天了。这大自然真是奇特。(后来,走的地方多了,爬过的山多了,有的地方的“一线天”比这险要多了。)

与朋友在峨嵋山一线天 与朋友在峨嵋山一线天

山里有突兀的岩石,有险峻的崖壁,有让人心惊肉跳的悬崖。虽然有山路,但有些地方的路,险得用今天的话来说,不完全叫“路”。
这么险的山,还称为“秀”?

体会“峨嵋山的“秀”,是后来旅游的地方多了,去的山多了,山与山比较,多种形态与多种方面的比较,才体味出峨嵋山的“秀”。
这有多种因素。有文化、历史、植被、山形,人文、地理、所处的方位,基础海拔,平原、高原、是否与山脉连成一体,是否相对独立等等因素综合考虑。

此外,相对城市来说,山里见得最多的是植物。绿色的植物给人的感受是舒适。
爬山是有点累,但不是想象的那么累,来自重庆的我,重庆山城,出门爬坡上坎是常事。
第一天到达峨嵋山的时间不早了,已经是下午,爬了一段山路,我们就选择住宿在洪椿坪。

洪椿坪,位于山腰。是一座佛教寺庙。洪椿坪上的洪椿寺,最早建于宋代,明代续建,清毁于大火,又重建。
因为门外有洪椿树,所以起名洪椿坪。
我们办好了入住手续,沿着寺庙外围转了一圈,算是看看周边的风景及环境。寺庙周边被植被环绕。
因为也累了,没有再多转。吃了饭,天很快就黑了。虽然山里比城里凉快,但这寺庙四合院里住进了这么多的人,还是有些热哈。

寺庙里一个四合院,木质的四合院楼房,我们住在二楼,一个不大的房间,刚好放下四张单人床。比大学寝室里的木质床还要简易。我们去时人还不算多,每个人睡一张床。(我们假期完毕回校后,同寝室的同学说,他们去时人很多,四个人睡一张床。我惊讶地说:四人个那叫睡吗?只能叫半躺。同学认同。)
那时条件有限,有住的地方就不错了,晚上房间闷热,蚊子又多,几乎没有怎么睡着。但躺在床上,放松疲劳的身体,也还是达到了目的。

第二天一早,我们早餐后就出发,往山顶冲刺。
洪椿坪出来,我们上山的路线是:九十九道拐、九老洞、仙峰寺、遇仙寺、九岭岗、洗象池、雷洞坪、接引殿、太子坪、卧云庵到山顶。
一路上山,越向上走,山中雾气越重,我们并不是一直在阳光的照射下。在不少的地段,明显地感觉被潮气包裹着,在有些地段还能看见雾气的升腾与变化。
让人震憾的是,我们在路途中看见云团的聚集、移动、变化,山下的景物时隐时现,在云团、云层的变化与移动中,云层缝隙与空隙中的景象都不一样。云团、云层的变化,最后竟然真的演化成了厚厚的白色的云海,像棉花一样松软的、厚厚云海将山下的一切的阻隔了。

当年游峨嵋山时,用机械相机拍的峨嵋山云海

我们站在山上,在云层之上与天共存,那种空灵、悠远、绝世、绝尘、甚至升腾、飞升的感觉简直无与伦比。能否在这云海之上自由地狂奔,任意地日行八万里;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一个筋斗翻出十万八千里?如果真能,那叫一个绝!
嗨,突然觉得那个思维的胡乱奔腾也是一种享受。不是在特殊的场景里,有些东西是体会不到、感受不到的。真想在这与奇妙的大自然共存、永存。
没有云的时候,在山上往下看,山下的一切清晰可见,所见的一切,又都是那样渺小,渺小到不足为道。这是一种什么感觉?这种感觉也深深地留存了我的记忆中,

人生第一次在这峨嵋山上的感受,叫什么呢?大自然的感化?奇妙的景色中的出现的幻象?

因为出发早,到达山顶大概是中午一点过吧,我们在山顶吃了中饭。下午就在山顶附近转。那时的山顶位置在舍身崖这平行的地方,这里就是最高的地方了。比现在的金顶低一个层级。
这里有一栋大房子,里面就是住宿点。一个大房间放着很多的单人床,因为房间大,中间留有过道,不分男女,一人一张床。
这与那时长江上航行的客船一样,只是客船分为几等舱而已。
我们去山顶四周闲转,当然山上不是平坦的,山路还不少,通向不同的方向,就在一面坡上,小而窄的山路也在这些地方绕着弯,这应该是游人在这里转出的路吧,亦或是僧人们走出来的路,现在走的人多了,又生出新的路。
第二天早上,天不亮,我们就在山上,面向东方等着看日出。住宿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什么地方看日出最合适。其实,峨嵋山上那么宽,看日出的地方那么大,不存在看不到。

“东方显出了鱼肚白”,用一句小时候从书上看来的语句,描写日出前的情景。
太阳还没有出来的时候,东方的山边天际出现了红色,红色的面积越来越大,颜色由浅入深。
当太阳从山的顶端冒出头来的时候,那种鲜红、通透的圆球由弧线至几分之一,几分之二、几分之三的冒出,又到半个红球,大半个红球,再到整个红球冒出山顶的过程,令人兴奋、激动。
我们表面虽然没有大惊小怪的大呼小叫,面对山顶与天际逐渐地明亮到越来越亮的过程,还是在心里大惊小怪的,周边有人在不断的大呼小叫,欢呼、雀跃,这种气氛让金顶一片欢腾。
……

午后,我们早早地在舍身崖附近等着,在这里等着看佛光。这一年这个时节,来峨嵋山的人不算多,有些人是头天看了佛光,第二天等着看日出,看完日出就下山了。而通常从山下上山看佛光的人,这个时间段不一定能赶到。当然,也不排除有人认为佛光不容易看到,就下山了。总之,留在这里等着看佛光的人并不多。
舍身崖还没有修栏杆,午后,我们几个人就执着地在舍身崖那个地方坐着,有十来个人站在旁边,我已经忘记了时间大概是两点过还是四点过,大概就是这个时间段。
舍身崖已经有二十来个人。
大家不敢往前面挤,没有栏杆,又只有那个地方才能看到。也不确定什么时候佛光出现,也不知道佛光是否会出现。佛光不是天天出现的,这得碰运气。大家都这样等着,其他人离我们五米到十米的距离站着。

我们就一直在舍身崖那个地方,头向悬崖下看着。下面漂浮着薄雾,一片朦胧。随着云雾的聚散,山下的景物时隐时现。到后来就看不到山下的景物了。薄雾盖住了下面的一切。我们执着地期待着,没有退缩的念头。

突然,不知道怎么一个过程,一个圆环出现我们眼前,我们几个人刚好的位置就是最佳位置,我们几个人都出现在佛光中,这下,我们就兴奋了,这可是难得一见的佛光,我们几个都情不自禁的叫起来,并且对着下面的佛光招手,圆形的佛光就像一面镜子,外面是一圈雾组成的圆环,里面是薄雾组成的镜面,我们几个人同时出现在镜面里,镜面里面出现的影像就像我们面对镜子一样,真是神奇。

旁边的游客看见我们的兴奋劲儿,也兴奋并且着急地说:“让我们也看看吧!”“让我们也看看吧!”大家都知道佛光出现的时间很短,是的,我们也应该让他们看看。

于是,我们仍然趴在地上快速地往后退(如果突然站起,重心不稳向前一个踉跄,就会掉下悬崖)然后起来,把位置留给他们,有几个游客上前去了我们着的地方,我们听见了他们的欢呼声,感到高兴。

为什么巍峨山的佛光叫“佛光”不叫其他的名称呢?
后来知道,峨嵋山佛光也叫“峨嵋宝光”,佛光也叫“摄身光”。

全国不少地方都出现过佛光。如:黄山、泰山、庐山、太白山、清水岩等地。

按照科学方法解释,佛光是一种光学现象。佛光的出现,需要符合多种条件,中国的寺庙大多修建在高山峻岭中,这些地方具备佛光出现的综合条件吧。

至于为什么叫峨嵋山的佛光,知道并称其为佛光的是绝大多数人,而其他地方的佛光名称也称为“佛光”。
这里不做过多的考证,也无从考证。

在此,将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对峨嵋山——乐山大佛的评价放在下面,能够对有同样想法的人们有所提示:

公元一世纪,在四川省峨嵋山景色秀丽的山巅上,落成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随着四周其他寺庙的建立,该地成为佛教的主要圣地之一。许多世纪以来,文化财富大量积淀,最著名的要属乐山大佛,它是8世纪时人们在一座山崖上雕琢出来的,俯瞰着三江交汇之所。佛像身高71米,堪称世界之最。峨嵋山还以其物种繁多、种类丰富的植物而闻名天下,从亚热带植物到亚高山针叶林可谓应有尽有,有些树木树龄已逾千年。

也就是说,佛教从一世纪传入中国,峨嵋山也在第一时间段就有了佛教寺庙。

佛光是佛教用语,佛教认为佛光是菩萨头轮放射出来的光芒。

现在的金顶真是金顶了,虽然山顶还是难得遇到天气晴好,阳光灿烂的日子,但有特有的内涵与景观。

有金殿,金佛、有大殿、有多种景观。如果拍照,每个角度照出去,都是一幅美图。

我后来多次去,虽没有遇到阳光灿烂的日子,但也有拍下独特、奇妙的照片的时候。

一张云海照片,让人欣喜。云层分成了多个层次。

在上下都是阴云弥漫的画面上,中间一层色彩艳丽的天象,蓝天、白云,还现出太阳光映照出的粉红色的云海,而与天相接之处,不知道那是远处的雪山,还是云海?那种变化的云与山势真是美轮美奂。

峨嵋山曾是佛教与道教共存之地,后因为种种因素,被佛教取代。

峨眉山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之一。

峨嵋山除了宗教文化以外,还有武术文化。著名的峨眉派武术发源于此,时间久远,称为峨眉武术。

此外,峨眉山茶史及其茶文化也是峨嵋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因为峨嵋山特殊的历史文化,也形成了另一个文化因素。诗词文化与各种名人的故事与传说。

如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两首关于峨嵋山的诗: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登峨眉山》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还有李白与万年寺青蛙池的传说:据说唐代诗人李白在这个池边听僧人广浚弹琴,于是李白写了诗《听蜀僧浚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我们下山也在万年寺停留。下山走的后山,从接引殿、雷洞坪、洗象祠到万年寺,

当年游历万年寺的黑白照片,保留景物在此

万年寺青蛙池,据说唐代诗人李白在这个池边听僧人广浚弹琴,于是李白写了诗《听蜀僧浚弹琴》

万年寺金钟,李白《听蜀僧浚弹琴》诗中提到的“钟”


万年寺,峨嵋山历史最悠久的古刹之一。相传汉代这里就有礼佛处。东晋创建普贤寺,历经多代,到明代万历二十八年(1600)重修时,神宗赐额"圣寿万年寺",沿用至今。

现在也能够看到万年寺青蛙池。这当然是重修的。

也能看到李白诗中提到的“钟”,当然,这个钟是现在修的。

当时人们传说的是:峨嵋山有四绝,日出、佛光、云海、雨水。最后一个是说,到峨嵋山淋了雨有福。

我们下山时,真的淋到了雨。开心的我们,此次峨嵋山之行,峨嵋四绝都领教了,此行真值!

峨嵋山——乐山大佛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
截止2023年底以前,中国被列入的57项世界遗产中,峨嵋山——乐山大佛是中国世界遗产其中四个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之一。

此行程,我们也去了乐山大佛景区
乐山大佛景区离峨嵋山并不是很远。

当时浏览乐山大佛应该是两种游览方式吧,同时既可到达大佛陆上景区,即进到大佛脚下,又可以上船在水上游览乐山大佛。从现在我保留的当初用135机械相机照的照片看,我们既有水上照的大佛全景图,又有大佛脚下照的照片。
现在乐山也是陆上、水上都可以浏览乐山大佛,但是分别收取游览费用。

乐山大佛位于三江(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交汇处。

如果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说:乐山大佛,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看看两张图。当时我们用135机械相机照的照片,可以看到乐山大佛和睡佛的样貌。

当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山也是一尊睡佛。若干年后,看见一个摄影师拍出的睡佛图,比较我们的图,我们才意识到。

去掉人像的背景睡佛图

当年游乐山大佛的照片,去掉人像的背景睡佛图

现在,当然,我们又去了若干次峨嵋山和乐山。我也没有想到我的工作地点距离这两处景点并不是很远了。现在高铁也通了,想去随时都可以去。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乐山大佛通高71米。
这座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像,面向三江汇合处的宽阔江域,正襟危坐,气势磅礴。

陆地上游览乐山大佛,从山上的游览中心大门处进去,沿着大佛头像旁边石壁上开凿的路往下走,沿途中就能把大佛的全身都看到,同时有不同的拍照点,可以从不同角度拍到大佛的头像、半身像,大半身像……
直到山脚,也就是到了大佛脚下,也是三江之一的岷江边。在这里,往外数三条江流,依次是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
然后,从一条路游览再出大佛景区的这个部分,游览其他地方。人流从一个方向进,另一个方向出。


睡佛与坐佛其实就是一个整体,坐佛前面的三江汇流,增加了坐佛与睡佛的气势与神秘。要站在远处才能看见睡佛的全貌,同时,需要人为保护大佛,大佛两边的路一堵上,人就下不去了。

乐山大佛坐佛位于睡佛的胸部,巨佛的头、身、足,分别由乌尤山、凌云山和龟城山三山连襟组成。
整个乐山大佛景区就包括了大佛坐佛,睡佛所涉及相邻的山、灵宝塔、‌乌尤寺、凌云寺、嘉定坊等自然景观和这些景观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

真心佩服当时设计、修建坐佛与整个山型融为一个整体的的前辈们的智慧与格局。
他们巧妙地将自然美与人工元素结合在一起。

1956年8月16日,乐山大佛被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2月23日,乐山大佛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峨嵋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自然和文化双遗产。

峨嵋山和乐山大佛都是巧妙地将自然美与人工元素结合在一起的美景。


现在,要想到峨嵋山——乐山大佛旅游,或朝圣,是相当便捷的。有高铁,乐山与峨嵋山都有高铁站。如果自由行,坐高铁到峨嵋山下车,隔壁就是汽车站,汽车可以载着游客去任何一个景点,峨嵋山的景点较多,时间充足可以选择自由行,上山也有索道,方便多了。当然,索道不会直达金顶,还是要走一段路的,这一段路就可以让游人增加峨嵋山游的体验。

如果时间紧,从成都过去,可以参加旅行社峨嵋-乐山两日游。还有峨嵋一日游。

也可以从外地直接参加旅行社的峨嵋——乐山大佛游。

现在出行方便多了,峨嵋山、乐山也有了很多变化。我自己有空闲时间时,想出行,说走就可以走了。


注:图中的黑白照片均为四十多年前,游峨嵋山时用机械相机拍摄的,有的照片去掉了人像。

核雕工艺师帅道华

大湾石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