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中华文化渊源流长的五千年历史中,音乐一直伴随着我们。至今也是精神寄托的良药。宫商角羽徵作为我们音乐的载体,在历史的长河中演奏出一首首经典的曲目。
或古老或悠长,每当听到这样的曲目就像时光倒流一样,一瞬间彷佛回到了那个才子佳人,小桥流水的时代,我想这份美好只有我们中华子孙能够领略,因为这是只属于我们中国的美。
《周礼》中记载中国古代乐器可分为"八音"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编钟就是"金"的代表,所以也被称为"国之重器。
要知道编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之一,兴起于周朝,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是最早使用编钟的国家。
由青铜材料铸成大大小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根据音谱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所以可以演奏出不同的美妙乐曲。
早期的编钟大多数由3枚或者5枚组成,可以演奏一些比较简单的古曲,到了西周时期,数量发展到了八枚一组,到了春秋时间发展到了十三枚一组,后来战国秦汉时期,编钟发生了改革性的变化,可以说是到了巅峰时期,可在明清时期,编钟的铸造技术已经失传了大半。
所以清朝以后出现的编钟已经和传统编钟完全不同了,不管是在铸造工艺上还是在音律上都发生了转变,到了清朝编钟的声律早已不是当年苍凉雄厚。但在使用上还是以宫廷祭祀、战争、宴会等大型重要场合使用,民间很少流传。
同时编钟也是权力的象征,只有统治者在重要场合才能使用这种乐器。
《诗经》中有一句"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说的就是编钟,除了重要场合,编钟也会出现在大型宴会之中,但前提是举办宴会之人非富即贵。
今天就先说到这里,明天聊聊目前出土最完整,最大的编钟——曾侯乙编钟。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