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三角鱼知识网

蒙顶山茶:千秋的茶香,天下的共享

08-20

山不在高,有茶则名。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雅安市东部,有一座久负盛名的山,被称为蒙山或蒙顶山,此山自古出产茶叶,被叫着“蒙山茶”或“蒙顶山茶”。名山县名因此山而改,产业因此山而兴,文化因此山而兴孕。千百年来,此山、此茶,永远承载着名山的根和魂,虽时代更迭、时事变迁,依然绵延传承、生生不息。

“蒙山茶”是2001年批准实施的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保护范围包括雅安市名山县以及雨城区地处蒙山的碧峰峡镇后盐村和陇西乡陇西村、蒙泉村。2005年7月后,变更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蒙山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蒙顶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03年,名山县茶业协会申请注册“蒙顶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1 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茶树生长喜光怕晒、喜暖怕寒、喜湿怕涝、喜酸怕碱。名山区地处四川盆地西隅边缘丘陵地带,位于东经103°2′~103°23′,北纬29°58′~30°16′,辖区面积614.27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557~1456米,地貌以台状丘陵和浅丘平坝为主,占全区面积的83.3%,排水条件好。土壤以黄壤和红壤为主,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酸性和微酸性土壤占耕地面积的70.6%,PH值4.5~6,适宜茶树生长。属中纬度内陆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常年年平均气温约15℃,年均降雨量约1400毫米,年均日照900多小时。境内林木繁茂,森林覆盖率51.59%,绿化覆盖率79.6%。名山独特的地理环境、优越的气候条件、适宜的土壤特性,造就了蒙顶山茶卓越独特的品质,两千多年延续不断。

2 品牌建设硕果累累

蒙山茶品质优异,自古以来就有很高声誉。西汉“圣杨花”“吉祥蕊”、唐代“石花”、宋代“露芽”、明代“甘露”等名茶,工艺精湛,名扬四海。有的传统制作工艺至今流传。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茶业逐渐成为名山富民强区的支柱产业,蒙顶山茶品牌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1959年,“蒙顶甘露”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2004年3月,成功注册“蒙顶山茶”证明商标。2006年,“蒙顶山茶传统制作工艺”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蒙顶山茶”获消费者最喜爱中国著名农产品区域品牌全国100强、中国驰名商标;2015年,“蒙顶山茶”获米兰世博会“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2016年,“蒙顶山茶”获全国农业品牌100强;2017年5月,“蒙顶山茶”获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6月,“蒙顶山茶文化系统”获农业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9月,“蒙顶山茶”获得首张国际商标注册证(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1994年商标法令,注册号:UK00003319778)。

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和《中国茶叶》联合课题组开展的茶叶区域品牌价值评估,“蒙顶山茶”从2010年开始参评,品牌价值9.9亿元,居四川第一;2017年品牌价值26.66亿元,首次进入全国十强,排名第九,四川第一;2018年品牌价值30.72亿元,位列全国第八,四川第一。

2008年,名山县注册“中国绿茶第一县”。2000年后,名山区(县)先后获得“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县”“全国首批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国家星火计划优质茶产业化示范基地县”“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县”“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中国茶文化之乡”等称号。

3 种植面积突飞猛进

名山区茶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20世纪50年代,县委、县政府采取系列措施,恢复茶叶生产,在蒙顶山开辟集体茶园,鼓励茶农开荒种茶,扩大茶园种植面积。60年代,把茶业经营权下放到人民公社、生产大队,普遍建设集体茶园,发展新式茶园。1977年,全县茶园面积达2.5万亩,总产量69万公斤。改革开放后,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主推茶叶产业发展。2000年,全县茶园面积达5万余亩,总产量620万公斤。2000年后,启动“茶业兴农、茶业富县”战略,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茶”政策,名山茶叶飞跃发展。2005年,全县茶园面积达23万余亩,茶叶产量1712万公斤。2013年后,利用“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重建机遇,积极开展茶旅融合,推动茶业转型升级。2017年,全区茶园面积达35.04万亩,茶叶产量4920万公斤,茶业综合产值达58亿元。名山农村人均茶园面积、茶园无性系良种化率、机械化修剪率,均居全国第一,茶叶产量产值名列全国前茅。

4 成品茶叶品种齐全

蒙顶山茶传统工艺精湛,成品茶叶品种齐全。绿茶、黄茶、黑茶、青茶、红茶等种类多样。蒙顶山茶品质优异,色淡、香浓、味长、性温,名扬天下。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主要品种有蒙顶山石花、蒙顶山甘露、蒙顶山毛峰。蒙顶山石花取名于“石髓香粘绝品花”诗句;成茶外形扁直整齐,银毫毕露,锋苗挺锐,有如奇峰顶上的石花,具有自然成型的朴素美姿;汤色黄碧,味甘鲜醇,香高持久,经久耐泡,是名茶之上品;古代石花每年入贡,朝廷视为珍品,自古享有“蒙顶石花,天下第一”美誉。蒙顶山甘露始创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成茶紧卷多毫,色润嫩绿,汤碧微黄,清澈明亮;香气浓郁,芬芳绵长,滋味醇厚,鲜爽回甜;是近代名茶烘炒结合、形质统一的典范,是中国名茶中的极品。蒙顶山毛峰1983年由四川省国营蒙山茶场创制,成茶紧细较直,油润多毫,汤色黄绿明亮,清香持久。

黄茶属于微发酵茶。主要品种为蒙顶山黄芽,是中国黄茶类典型代表品种。成茶芽黄且扁直,全毫毕露,汤黄而碧,味甘清鲜。北宋宰相文彦博《蒙顶茶诗》:“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叶胜醍醐。”赞咏的便是蒙顶山黄芽。

黑茶属于全发酵茶。蒙顶山边茶是黑茶的典型代表,主要品种有金尖、康砖等。黑茶“康砖”创制于北宋熙宁七年(1074)前后,主销西藏、青海及四川甘孜等藏族地区,在藏族人民中享有盛誉。

5 历史文化悠久深厚

西汉甘露年间,吴理真在蒙顶山驯化栽种野生茶树,开启人工种茶之先河,被誉为“植茶始祖”,名山也被称为“茶祖故里”。东汉时,因边茶的兴起,名山成为川藏茶马古道的起点。唐天宝元年(742),蒙顶山茶开始入贡皇室,绵延1169年,为全国贡茶历史之最;宋代,朝廷下诏“专以雅州名山茶为易马用,不得他用”,边茶贸易兴旺。神宗熙宁七年(1074),在名山设立茶马司,茶马司遗址位于现在名山区新店镇长春村,是全国现存唯一的古代茶马交易官衙遗址。明洪武时,对茶叶实行官买官卖,由茶马司主持交易。清代,蒙顶山贡茶走向巅峰,清光绪版《名山县志》记载:“蒙山贡茶茶园,全由山上寺僧掌管。千佛寺专管种茶,净居寺专管采茶,智矩寺专管制茶,天盖寺专管评茶”。故宫出版社2014年版《清代贡茶研究》记载:按照清宫进单,清代主要的进贡茶叶省份有13个,四川省进贡的茶叶有10种,其中“仙茶”“陪茶”“菱角湾茶”“蒙顶山茶”“名山茶”等5种即出自名山县蒙顶山。

茶马司遗址

蒙顶山茶两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丰厚茶文化,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众多赞美蒙山茶的名篇佳句。东汉《巴郡图志》,即有蒙顶茶记载。唐宋以后,以蒙顶山茶文化为题材的诗词歌赋更是浩如烟海,广为传播。唐代孟郊、刘禹锡、白居易,宋代文彦博、文同、苏轼、孙渐、陆游,元代李德载,明代叶桂章,清代乾隆皇帝以及曹抡彬、闵钧、骆成骧、吴之英等,均写有赞颂蒙山茶的诗歌。“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等佳句、佳联,脍炙人口,广为流传。解放后,咏唱蒙顶山茶的茶诗茶赋更加繁荣。白航、李半黎、何郝炬、十世班禅、李国瑜、张昌余等,创作许多蒙顶山茶诗词歌赋。“蒙泉清水穿修竹,几见采茶仙子来”充满诗情画意,“九州方圆,此地早占‘雅州’之雅号;千山锦绣,其县独享‘名山’之名徽”具有磅礴气势。据不完全统计,当代涉猎蒙顶山茶文化的诗集超过600本(集)。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蒙顶山茶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2004年9月19-25日,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首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在雅安成功举行,通过了《世界茶文化蒙顶山宣言》,确立了蒙顶山“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发源地”和“世界茶文化圣山”的历史地位。2017年3月28日,首届蒙顶山禅茶大会召开,通过了《蒙顶山禅茶大会宣言》,确立了蒙顶山禅茶文化发源地地位。

蒙顶山茶技“龙行十八式”“凤舞十八式”和茶艺“天风十二品”别具一格,独树一帜,成为蒙顶山茶宣传的主要招牌和重要手段。相传“龙行十八式”是北宋高僧禅惠大师在蒙顶山结庐清修时所创,被称为“千年活化石”。1998-2001年,成先勤、何正鸿等收集整理。2002年4月,名山县旅游局申报登记;5月,四川省版权局对该茶技予以登记,登记号:21-2002-D-(0763)-0090号。登记的“蒙顶山派茶技‘龙行十八式’”为:第一式:蛟龙出海,第二式:白龙过江,第三式:乌龙摆尾,第四式:飞龙在天,第五式:青龙戏珠,第六式:惊龙回首,第七式:亢龙有悔,第八式:玉龙扣月,第九式:祥龙献瑞,第十式:潜龙腾渊,第十一式:龙咏天外,第十二式:战龙在野,第十三式:金龙卸甲,第十四式:龙兴雨施,第十五式:见龙在田,第十六式:龙卧高岗,第十七式:吉龙进宝,第十八式:龙行天下。

近年来,名山开展重大会节活动和重要茶事活动,均要进行茶技茶艺表演,经常组织茶技茶艺表演队参加农博会、西博会等全国重要会节的宣介活动。多次上中央电视台表演或播放,为名山茶文化宣传增辉添彩。2010年4—6月,蒙顶山茶技表演队在上海世博会表演“龙行十八式”;4月29日,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上海世博馆四川馆,欣赏中国蒙顶山“龙行十八式”茶技表演。

6 茶旅融合方兴未艾

名山区地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结合部,独具川西平原和盆周山区特有的奇观异景,自然景观、名胜古迹等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境内现有国家4A级景区蒙顶山,3A级景区牛碾坪,市级风景名胜区百丈湖、双龙峡,老峨山、清漪湖、月亮湖等景点众多。

蒙顶山位于县城之西,最高峰海拔1456米,雨量充沛,故有“西蜀漏天,中心蒙山”之说。有三十八蒙峰,峰峰拥翠,各具秀姿,上清、甘露、玉女、灵泉和菱角五峰环列蒙顶。景区内皇茶园、天梯古道、净居寺石牌坊、甘露灵泉院石牌坊、禹王宫、甘露石屋、智矩寺、永兴寺、蒙泉井等被列入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极高历史文化价值。

2013年,“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名山区抓住灾后重建机遇,大力发展茶旅融合,打造新型乡村旅游示范区,被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称为“茶旅发展的先行者”。创建以蒙顶山为核心的国家茶叶公园,打造百公里百万亩茶产业生态文化旅游经济走廊,建成60余公里的中国至美茶园绿道,在绿道上串联打造“禅意茶乡—蒙顶山”“酒香茶乡—官田坝”“骑游茶乡—红草坪”“科普茶乡—牛碾坪”“水韵茶乡—茅河”“梯田茶乡—骑龙场”“浪漫茶乡—月亮湖”等7个特色茶乡。

高频次、多形式开展会节、茶旅活动,加大名山旅游的宣介力度,推动茶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蒙山就被列为全省首批风景名胜区,在蒙山建成了中国第一个茶史博物馆——蒙山茶史博物馆。90年代,名山为开发推介蒙顶山,隆重举行了’93名山国际名茶节,10多个国家客商与国际友人参加活动。从2004年开始,名山每年举办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至2018年已连续举办十四届,开展皇茶采制大典、祭祀黄帝陵、蒙顶山禅茶寻根峰会等活动,不断提高名山知名度和美誉度,全区以茶促旅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7年,全区接待游客45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8.13亿元。2015年,“蒙顶山茶乡风情游路线”被评为“中国十佳茶旅路线”;2016年,名山区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茶乡”,“茶祖故里茶文化风情游”被推选为“全国茶乡之旅特色路线”;2018年3月,国际茶叶委员委授予名山区“世界最美茶乡”称号;4月,“世界茶源—茶产业文化旅游经济走廊”荣获“2018年度全国茶旅金牌路线”。

2018年3月20日,国际茶叶委员委授予授予名山区“世界最美茶乡”称号

浪漫茶乡—月亮湖

千年传承漫漫路,而今迈步从头越。跨入新时代,当有新作为,名山区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按照市委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市的总体要求,完善乡村振兴规划,突出“全价利用,跨界开发”的茶产业发展振兴思路,深入推进茶产业创新发展先行区建设,不断深化“三力”(以茶叶科技创新为支撑的核心竞争力,以深化农业供给侧机构性改革为支撑的发展驱动力,以区域公用品牌为支撑的市场竞争力)助推发展模式,力争把名山茶产业打造成百亿产业。依托雅安市现代茶业科技中心和院士工作站,建设四川省茶科所科技创新与转化中心基地,将西南第一茶树基因库—四川省名山茶树良种繁育场建成全国第一,打造“世界茶种大观园”。充分发挥蒙顶山茶“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优势,打造“蒙顶山甘露”拳头品牌,推进“蒙顶山黄芽”高端品牌,发展“蒙顶山禅茶”“蒙顶山藏茶”潜力品牌,推进红茶、抹茶、果茶等符合新兴消费群体的品牌,努力把“蒙顶山茶”打造为国际知名品牌。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月球陨石价格

玉戒指圈口尺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