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就是说在根雕创作中,大部分应该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少部分进行人工处理修饰。我国的根雕艺术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随着根雕艺术的发展,到了清代时,根雕艺术家们传承和发扬了根雕传统艺术,使根雕艺术创作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涌现出了无数极具神韵的根雕艺术品。
根雕艺术品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力量的体现,人为难以仿制,因此每一件根雕艺术品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极具收藏价值的珍品,历山根雕也为其中之一。历山根雕源为李氏家族内传承,起源于济南南大槐树北街一带。因传承人均为济南人,又利用济南当地的根材,所创作的根雕作品,也就以地域明显的济南历山命名了,其曰历山根雕。
不默守陈规,积极创新的李殿岭先生,正是一位负有盛名的历山根雕艺术大师。十余年来在李殿岭大师不懈地努力之下,让历山根雕展现出了年轻的姿态,让这门有着几千年历史的艺术在几经兴衰之后,开始蓬勃发展充满新的活力。李殿岭先生以树根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众多极具神韵的根雕作品,获得了多届省、市级大奖。
李殿岭大师,是济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山根雕传承人,自小热爱根雕艺术。他把历山根雕艺术当做了他一生唯一的追求,与一生当中最纯粹的信仰。然而由于不得已的原因,60年代他随父母去了西北,在那一段时间内他第一次远离了根雕艺术。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因此2002年回济南后,他又重新踏上了寻根之路。
回到济南之后,李殿岭大师在坚持历山根雕传统创作原则的同时,走访历山根雕大家,精心钻研,博众家之长,对一些不足的工艺进行改革创新,取得了非凡的成绩。相比于传统的历山根雕技术,“可去不可加”,既不可对作品进行添加和拼接;“可净不可染”,即可清除根材上的陈腐和杂质,但不可对作品进行任何基础上的涂染。他与家叔李英悦一起整理出历山根雕的八大工艺:采挖、水煮、扒皮、阴干、审材、雕刻、打磨、抛光等......这对于历山根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历山根雕创作艺术赋予了新的活力。
李殿岭大师的作品栩栩如生,根雕艺术设计风格宛如其人,朴实无华却又透着浓浓的复古情怀,有着自己的特色和特点,自成一派。李殿岭大师,对根雕创作可以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也是由于他对根雕极致的信仰和对艺术的极高追求,才使得他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李殿岭大师借助济南做建筑搞开发这一时期,挖掘了很多形态各异千奇百怪的根材,精挑细选之后,获得了一批良好的根材。因为历山根雕的特点和艺术性,并且以“三分人工七分天成”为目标,从而使其作品尽可能多的保留树根瘤的天然形态和树根瘤的天然原色。因此李殿岭大师挖掘的许多优质木材,为他创造出个个栩栩如生的作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李殿岭大师十分注重根材的质量,时常上山寻求良木。在一次寻根的过程中,不小心跌了一跤,但他毫不在意随之带来的疼痛感和已然摔碎的手机屏幕。当他寻找到优质的根材时,心中欣喜万分,觉得一切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正是这样注重根材的原色和质地,以及创作中本着尊重自然,追求技艺的精神,坚持“可去不可加,可净不可染”的原则,才使得他的每一件根雕作品都成为“天人合一”的精品。
李殿岭大师在历山根雕创作思路上,与时俱进,在保留原有传统题材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渐使历山根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除此之外,他采用济南当地丰富的根材,创作出了有关山东、济南历史名人题材和有济南元素的根雕作品,为宣传、传承、弘扬齐鲁文化及中华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历山根雕工艺美学之路上,李殿岭大师积极创新,渴望展现作品最自然的状态。他通过对树根瘤独特的处理方式,让根雕工艺品具有不变形,不开裂,光彩亮丽的特点,使其具备了极高的观赏价值。与此同时,他对于根雕的细节性也有极好的把控,能够准确地开脸。特别是在历史人物作品的创作中,他对人物的内在精神和外在形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作品生动逼真,更贴切于人物。
李殿岭大师的历山根雕工艺品,不仅在工艺上有独特的处理,在选材上也心思巧妙,主要采用荆棵和野酸枣的根瘤。这两种根材除质地坚硬,形色好外,最主要都是中药材,具有:祛风、化痰、行气、止痛和安神助眠利尿等功效。长期把玩有助健康,使其具有保健性。李殿岭大师将历山根雕从工艺品赋予了新的元素特征,让历山根雕走入市场有了新的门路和途径。
李殿岭大师抛开历山根雕艺术形式,就根材而言,只要和根雕有关的艺术表现形式,都可归为根雕艺术的外延。因为艺术是相通的,所以艺术的展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李殿岭大师在艺术的领域中不断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和理论。也正是因为他的创造奠定了他在历山根雕艺术领域的地位和卓越的成就。作为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山根雕传承人,民间艺术协会会员,他的责任重大。面对艺术和文化的传承,他任重道远,但仍始终永葆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