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三角鱼知识网

《金陵史的缩影:栖霞山》

01-20

《金陵史的缩影:栖霞山》

到了南京,稍愿抬脚的大多会去郊外的栖霞山,此山素有“六朝胜迹”之称,在明代便被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

来栖霞山的,十有八九是奔着满山红叶去的,而我只是想看看山中的历史,这也是这个寒冬季节的无奈之选。

在南京站北广场东坐D21路直达,也可以坐206路到达,栖霞山门票25元,红叶节期间涨至40元。

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从东吴、东晋到宋、齐、梁、陈,历史上曾有五王十四帝登临栖霞山,统治者和豪门贵族在秦淮金粉之地奢靡之时,也将手伸至石头城外,给栖霞山留下了80多处历史古迹遗址,涉及宗教文化、帝王文化、绿色文化、名人民俗文化、地质文化、石刻文化和茶文化。

栖霞山有三峰,主峰叫凤翔峰,东北有龙山,西北有虎山,果然是虎踞龙盘之地,难怪历朝均定都于此。

进山的第一处景观是明镜湖,湖有中亭,造型精巧,由九曲桥与岸相连,湖如其名,像镜子一般,清可照人,故名彩虹明镜,为清乾隆年间所建。

明镜湖中有一尊数米高的观音菩萨像,周围的平台上趴着数只乌龟,仿佛它们也是菩萨的信徒。

东边有月牙池,它代表佛教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四处而至的信徒不时带来各种水生动物放养在池内,所以也叫“放生池”。

有山便会有寺,好风水都被寺庙占了,千年古刹栖霞寺就座落在山麓。

栖霞寺三面环山,北临长江,南朝时期与鸡鸣寺、定山寺齐名,是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庙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在这里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佛教“三论宗”祖庭。唐代时称功德寺,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当阳市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

门口提供免费的香火,一人可以领三根。

一走进寺院,我就被一种寂静严肃的气氛所镇慑,再不敢多说半句闲话,生怕打扰了神明。来者都可以拿一两本经书回家看,寺院免费赠送。

古寺大殿外的石栏上,系着好多许愿牌,我没能抗拒好奇心的驱使,近前看了看,许愿牌上写的大多是为家人祈福、求平安的,这也是芸芸众生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吧。

每个寺庙都有钟楼和鼓楼,寺庙中轴线两端是钟楼和鼓楼。“晨钟暮鼓”说的是晨起撞钟,以鼓相应,晚间击鼓,以钟相应,古代主要用于报时、佛事之用。“钟楼”一层供奉一尊来自台湾的樟木髹金地藏王菩萨像,“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就是他说的。二层悬挂一只青铜大钟,2000年以来栖霞寺每年元旦、除夕夜都会举办“迎新年”撞钟祈福活动。鼓楼与钟楼遥相对望,一层供奉的是文殊菩萨,他德才超群,是观世音菩萨之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萨,位居诸菩萨之首,是无上智慧的化身、佛教四大菩萨之一。

说起栖霞寺,必提一个人:明僧绍,他是南朝名士,山东平原邑人,出生于一个信佛的家庭,有着非常高的儒学修养,因北魏的扩张,随家族南下,在480年到了建康(今南京),定居摄山(今栖霞山),在山上修筑“栖霞精舍”,永明七年(489年)栖霞精舍被改为寺,这才正式有了栖霞寺。唐、宋年间几易其名,妙因寺、普云寺、功德寺、严因崇报禅院,最后明洪武年才又被赐改成原名栖霞寺,直到今天。

明僧绍多次受朝廷征召而不应,世称“征君”。其五世孙明崇俨是唐高宗宠臣,为纪念先祖便向高宗请求给明僧绍立碑。明征君碑立在寺门外左前侧,碑亭为平面长方形,三面砖墙,正面为木制格扇门,碑阴有“栖霞”两个大字,传为唐高宗李治亲笔所书。

抗战时,寺庙里收留了数万难民,耗粮百万斤。我佛慈悲,在那个年代里,处在人间炼狱的南京,能保全这方佛地与落难民众,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八年艰苦抗战,正义终究战胜了邪恶,受降的日军也集中在这里,他们挖井一口取水饮用。

寺门两侧有大象雕像,象背上有个莲花盆,一些国人习惯性掏出身上的硬币抛往盆中,中国特色。

进了老寺门,正前方便是毗卢宝殿,正中供奉5米高的金身毗卢遮那佛。大殿后侧有二座精美的木质佛龛,原是清宫遗物,1979年运到寺内,分别供奉着石雕观音像和阿弥陀佛像。

毗卢宝殿的后上方是方丈室,高高在上,显示他的权威。

舍利子一直蒙着宗教的神秘面纱,信徒以一睹为幸,栖霞寺有一座“天下第一舍利塔”,高约18米,八角五檐,是我国佛塔艺术的精品,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说顺时针绕三圈可保一年平安,难怪很多人在转圈圈。

舍利塔外壁上刻有生动传神的浮雕,典雅精致,塔基上刻着释迦牟尼出家修道的故事,依次是托胎、诞生、出游、苦行、坐禅、说法、降魔、涅磐。

移开视线,我竟然看到了“云冈石窟”,难道是老眼昏花了吗,没有,这里有着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齐名的千佛岩,只见一座巨大的山岩上凿了无数个洞,洞中雕刻了众多石佛,它比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早17年,比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晚31年。

千佛岩的来历也有一段故事,传说栖霞寺创建人僧绍有一天梦见西岩壁上有如来佛光,于是立志在此凿造佛像。他病故后,其子在南齐永明二年(484年)开始与僧智度禅师在西壁上凿佛龛,直到南朝齐永明七年(489年)才完成三圣像,南朝梁大同六年(540年)三圣像佛龛上出现佛光,惊动齐梁贵族,于是纷纷前来凿石造像。及至唐、宋、元、明各代,相继在纱帽峰开凿佛像700尊。

石窟上下共五级,佛像有的五六尊一龛,有的二十余尊一室,大者高数丈,小者仅盈尺。

众窟中“大佛阁”为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石窟,凿于南齐永明七年(公元489年),正中无量寿佛坐像高达12米。

东飞天石雕像就在102号佛龛中,这个洞龛非常小,共有5座佛像,洞顶的两组飞天没有云彩烘托,仅凭彩带凌空飞舞,随手散花,专家认为“栖霞飞天”集西域、中原和南方风格于一身,不仅填补了敦煌文化向东传播的空白,也揭开了敦煌文化东传日本的路径之谜。

粗略地看了一遍,洞内的佛像损毁严重,大多被盗走了脑袋,难道他们不怕遭报应吗。

往山上走,途经“乾隆行宫遗址”,曾经百余间的行宫哪里去了,空留一段石墙让我遐想。

缘山径而上,小道左侧有一块灰色的山石,石头上有一斜长的青色条纹,宛如一把利剑镶嵌在上面,相传乾隆皇帝一日行至此处略有疲倦,便解下随身佩带的青锋剑,顺手靠在岩石上,闭目小憩,谁知醒来后青锋剑不翼而飞,而岩石上却留下了与原剑大小相同的剑影。这是瞎掰,实为地质杰作。

到了凤翔峰半山腰有个“小营盘遗址”,遗址北高南低,占地面积约8300平方米,此处是乾隆皇帝驻跸栖霞行宫时,负责皇帝安保的御林军所在地。

再往山顶上走,分别有陆羽茶庄、始皇临江处等景点,而我却须下山了。

下行至片云亭,闲在亭中,可以想像天气适宜时该有一片片云雾从眼前飘过。

再往山下走,便看到了天开岩摩崖石刻群,近前才能看清每一个摩崖石刻,富龙我就打打酱油。

红叶谷是栖霞山的一个亮点,位于御花园和凤翔峰西南山腰的交界处,有奇石,更有红叶,是集山、石、水、林、亭为一体的红叶观赏区,当下的我就只朝那个方向望了一望,因为去了也是白去。

红叶早已飘零,无情胜有情。

桃花湖为后人开挖而成,清幽无比,湖的四周密植桃树,每年的春天桃花争妍,香艳天下。

湖的下方有座桃花扇亭,明末清初秦淮名妓李香君在此隐居,栈桥、古枫、桃林、亭榭、湖水、叠浪岩、天开岩、御花园环绕期间,一代佳人死后安葬于桃花林中。

回到栖霞寺,此行结束,懒人游览栖霞山可不登顶,大部分景观在山麓及半山腰,当然也可以先坐电瓶车上到山顶再慢慢下山游玩,一路有木栈道,全程两三个小时是要的。

宠物训练师

藏獒价格多少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