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三角鱼知识网

揭秘黄釉青花葫芦瓶的神秘面纱

09-01

揭秘黄釉青花葫芦瓶的神秘面纱

黄釉青花葫芦瓶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庙之中。说起这件珍贵的国宝,它的经历真可谓是跌宕起伏,曾有将近四年的时间,人们遍寻不到它的踪影......

失窃的明代精品宝瓶

作为泰山三宝中最为美丽的一宝,黄釉青花葫芦瓶绝对是当仁不让。

宝瓶高为 23 厘米,口径为 3 米,底径为 6.3 米,腹径为 11 厘米。敞口,鼓腹,圈足。瓶体呈束腰葫芦状,有半圆形盖,盖钮呈菇形。宝瓶成色嫩黄光滑,釉面晶莹透亮,瓶通体饰有青花缠枝莲纹,并在束腰处勾绘有九朵梅花,下腹的肩部饰有两道弦纹并三角几何纹。值得一提的是,这件器物所采用的烧制技法,是二次烧成方法,黄釉用氧化焰低温烧制而成,青花色泽浓艳蓝中略微泛紫。在葫芦瓶底部,题有“大明嘉靖年制”的楷书青花款,说明它是一件典型的明嘉靖时期景德镇御窑制品。


近几年,在拍卖市场上,明嘉靖时期的官窑瓷器屡创新高。一件嘉靖的五彩鱼藻纹盖罐,便以4400 万港元的成交价,创下了中国古代官窑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而眼前的这只黄釉青花芦瓶,其身价更是难以估计因为,在中国明清时期的瓷器史上,白地青花相对比较地普遍,而鲜明的黄釉则与五爪龙一样,同为皇权的象征,是皇帝专用的标志,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据相关史料记载,这只线条柔和、釉色浓艳的葫芦瓶,乃清朝乾隆皇帝的心爱收藏。胡芦取其谐音,有着“福禄”的美好寓意。而瓶身上通体满绘的缠枝莲纹,则有着“寿意连绵”的象征。

公元1787 年,也就是清乾隆五十二年,乾隆皇帝登临泰山。为了给百姓祈福,他不惜将心爱的珍宝一黄釉青花葫芦瓶,御赐给了泰山岱庙。就这样,宝瓶便在泰山安了家,这一住就是百余年。尽管历尽了沧桑,却备受百姓们的保护,从未出现过差错,也不曾离开岱庙半步。


直到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中原大地上烧杀抢夺,泰山珍宝黄釉青花葫芦瓶在此时被人盗走了,1941 年春节前夕的一天深夜,一个人影鬼鬼祟祟地翻进了泰山岱庙,并且快速地钻进了贡器库。这个人用铁丝开箱子上的大锁,将这件珍贵的宝物连夜盗走。第二天清晨,守庙人发现宝物失窃。当时,山东省政府的官员立即下令侦破此案并追缴赃物。在军警对现场进行勘察后,发现仓库中的宝物,除了那件失的黄釉青花葫芦瓶,其余均未丢失。由此可见,这个盗贼是冲着宝瓶而来。经过仔细调查发现,在庙的内墙旁边,有一个很深的脚印,这应该是盗贼在翻墙时留下的。

待现场调查结束后,军警们立即行动起来,他们暗中走访了赌局等各色人杂混乱之地。很快,就得到了一个重要的线索。有一个人最近曾向北京的古董店,连续出售了好几批官窑瓷器。

而这个向古董店出售瓷器的人,外号叫做“杨大脚”。一听到这个名字,再联想案发现场所留下的大脚印,军警决定立即对其进行抓捕。当这个叫杨大脚的人被抓住后,经过几次的审讯,他终于承认了盗宝的事情。但是,这些被他盗来的珍贵文物,已经被他转卖掉了。而且,杨大脚并不知道黄釉青花葫芦瓶,究竟销往了何处。

就在此时,伪警察厅接到了上方的命令:岱庙失窃案已破,准许结案。言外之意,就是告诫警察厅,关于国宝的去向,不要多管闲事。原来,当时的山东省政府处于日伪统治时期,许多的日本人从中操纵伪军进行着敛财盗宝的勾当。而这次唆使杨大脚去岱庙盗宝的,正是一个不法的日本古董商。迫于高层的压力,伪警察厅随后决定,不再追寻国宝黄釉青花葫芦瓶的下落。

而这件珍贵的国宝,便自此从泰安人的视线之中,彻底地消失了。

国宝走进北京琉璃厂

1941年夏天,北京厂的器把少山,来到山济南办货物。当他走进一家并不是很起眼的古董店时,突然发现了一件黄底青花的带盖葫芦瓶。这个瓶子约有 16 厘的高度,造型很像一只天然生长的葫芦,瓶身与瓶盖之间用婆金链相连接,釉色莹润,色彩柔和。见到如此不可多得的宝物,徐少山自然想要把它收入自己囊中。见到宝物并没有被店家摆放在一个显眼的位置,而是放在了格子的中间,一个极有可能被人碰到的地方。

徐少山猜想,这很有可能是店家错把珍珠当成了鱼目,没有看出宝贝的价值,只是当做一件后挂黄釉彩的赝品了于是,他不动声色地在货架前随意挑选,在拿了两件瓷器后,才终于拿起这件黄釉青花葫芦瓶。在向老板结账的时候,没想到三件瓷器店家才要了450元。为了不让老板起疑,徐少山又与对方进行了砍价,最终以 400元的价格,将这件稀世的宝瓶,连夜抱回了北京。


也许,有人会问:黄釉青花葫芦瓶不是日本人暗中唆使盗走的吗?怎么那个日本商人没有将它带走呢?原来,在东窗事发后,那位日本古董商人见势不妙,就逃回了日本。而这件珍贵的国宝,则被辗转卖进了济南的这家古董店,最终被徐少山“捡漏”带回了北京琉璃厂。

当徐少山回到北京后,将宝瓶拿给了自己的东家赵汝珍进行查验赵汝珍是北京城内著名的古玩家,曾在清朝末年担任过大理院的少卿他的代表作《古玩指南》对后世的瓷器断代、辨伪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赵汝珍见到黄釉青花葫芦瓶,便觉得这件宝瓶并非凡物。经过仔细察看,认为瓶子周身黄釉釉色娇黄且色泽莹润,绝不是仿制或后挂黄釉彩。当即断定,这是一件明嘉靖官窑的瓷器精品。

为了感谢徐少山寻得如此宝瓶,赵汝珍当即出资2000元买下了这件黄釉青花葫芦瓶。400元购买的瓶子,转眼间就翻了5倍,作为东家的赵汝珍为什么会让徐少山赚这么多的差价呢?原来,根据琉璃厂内古董店的行规:如果伙计在外寻得好物件,是可以为东家代售的,或者由东家出钱自己买下。东家依据行情给伙计足够高的价钱,同时也是暗示伙计,要对外保密,绝不能透露半点收宝的事情。就这样,这件泰山珍宝黄釉青花葫芦瓶被赵汝珍秘密收藏了起来。

辨釉色宝瓶重归泰山

为什么赵汝珍只是看了一眼黄釉青花葫芦瓶,便认定它并非凡物而是一件明嘉靖时期的瓷器珍品呢?原来,赵汝珍是根据釉色来进行辨析的,他知道这件宝瓶绝非寻常之物,而是曾收藏于皇宫之中的御用珍宝这里的釉主要指覆盖在瓷器表面的玻璃质薄层,大多是由石英作为原料,经过研磨、加水调制后,涂在瓷器的坯胎之上,再经过焙烧而制成的。可以说,釉就是瓷器的外衣。制作者在釉中掺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在不同的温度中,便可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而瓷器也就有了那些五彩斑斓的外表。如明清时期被严格控制,专属于皇家使用的黄釉,就是以铅为溶剂,以铁为着色剂,在低温下烧制而成的。

其实,在中国陶瓷史上,各个时期的黄釉都有着自己鲜明的时代特征。黄釉始见于唐代,而正色的黄釉,是出自汝窑的高温黄釉“茶叶末釉”不同于景德镇官窑黄釉的明亮鲜丽,汝窑黄釉呈黄绿色,暗绿底色上带着如茶叶细末般微小的黄褐色细点,给人以古朴清丽的感觉。


到了明代洪武时期,黄釉又有了新的发展。茶叶釉逐渐变得明亮但略显褐色,被人称为“老僧衣”。而始于宣德年间的浇黄,运用将釉料加热,浇铸在素瓷上面的方法,创造出了以肥厚浓艳著称的“鸡蛋黄釉”。嘉靖以后,黄釉渐渐呈现出清丽典雅的趋势,瓷器上也多被施以鱼子黄。

清朝康熙时期,黄釉色如鸡蛋黄一般,釉色淡薄且滋润无纹。乾隆时期的黄釉,则更是掺有玻璃白,釉汁混而不透,淡而发白。

而赵汝珍也正是依据黄釉的特点,来判断这件黄釉青花葫芦瓶的年份时代。如果,这件葫芦瓶是清朝的仿制品,那么它的釉色应该比较淡雅稚嫩。而葫芦瓶上面的黄釉,则多了几分艳丽明艳之感,通体透露着明嘉靖时期鱼子黄所特有的厚重感。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济南古玩商会的古玩爱好者联名集体上书山东省警察厅,要求政府能够寻找丢失的国宝黄釉青花葫芦瓶。于是,山东省警察厅便派人到北京警察厅去了解情况,并多番走访琉璃厂古董店,以寻求帮助。在得知自己所珍藏的宝瓶很可能是泰山失窃的国宝后,赵汝珍立刻便明白了事态的严重性,决定忍痛割爱,将这件被自己秘密珍藏四年之久的葫芦瓶,退还给泰山岱庙。


就这样,几经坎坷辗转之后,消失四年之久的黄釉青花葫芦瓶于1945 年重新返回到了泰山,直至今日仍被完好地收藏在泰山岱庙中。

九成宫碑是哪个朝代的楷书碑刻

古董局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