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 记者 范素娟 通讯员 卢琦 王文琛 潍坊报道
方寸之间,自有天地。潍坊核雕是流行于山东省潍坊地区的一种传统雕镌艺术,以桃核为主要材料,发展历史可追溯至清代末年。潍坊核雕有佩挂、扇坠、念珠、耳环、手串、纽扣、印章等诸多品种,其布局严谨,刀法细腻,形象生动逼真,呈现出一种纳天地万物于方寸之间的博大气象,具有鲜明的风格特色和广泛的社会影响。2008年6月,核雕(潍坊核雕)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一把雕刀一粒核,运筹帷幄见神功。”核雕是在核桃壳及各式果核上进行雕镌的一种传统民间工艺,长期以来一直流行于中国南北各地。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雕镌技艺即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核雕便是这项技艺的进一步发展。明代天启年间核雕艺人王叔远用桃核所作核舟“赤壁夜游”,人物栩栩如生,舟棹如画,精妙绝伦,使国人尽知核雕这一传统技艺。
潍坊核雕发展历史可追溯至清代末年。潍坊的核雕艺术与王叔远的核雕技艺一脉相承,在全国具有主导地位。早在清代中叶,潍坊核雕就已十分兴盛,其中成就较高、影响较大的则是清朝末年一位绰号叫张大眼的桃核雕刻艺人,他从京都流浪到山东诸城,以卖艺为生。1880年,潍县人都谓南到诸城贩卖皮货,结识了张大眼。看到张大眼的雕刻后,也深深地喜爱上了这门技艺。于是都渭南拜张大眼为师,潜心学习核雕手艺。后都渭南又将这门手艺传给了儿子都兰桂。民国《潍县志稿》载:“巴拿马开幕(1915年)时,欧美人曾以重价购其桃核数枚,并予最优等奖牌。”指的就是都兰桂核雕作品《马拉轿车》。1955年,周总理曾亲自派人来了解核雕情况,并指示四个月内刻成七件作品,作为国礼送给外国友人。
考功卿《马拉轿车》
鬼工神技
潍坊核雕作为一门集观赏、把玩、佩戴、收藏于一体的微雕艺术,把一枚盈不过寸的桃核,经艺人根据果核的形状、质地,因材施艺、精心布局和奇思妙想的雕镂,达到了精巧玲珑、出神入化的境界。
作为一个核雕艺人,必须具备绘画基础,同时还得会篆刻、懂书法、善构思、巧布局,缺乏任何一方面,都很难刻出出色的作品。民间核雕往往周身施刻,布局系统周密而严谨,刀法畅快利落,形象刻画入微,生动而无雕琢之迹,可谓体微艺精,出神入化,因此赢得“鬼工神技”之誉。
方寸天地
核雕工艺共分为选择预处理、打磨、打腹稿、布局、定型、雕刻、抛光等工序。潍坊核雕艺人吸收绘画和雕塑艺术的精华,巧妙地运用桃核的自然形状和麻纹,雕成各种生动的景物形象,如山水、人物、花鸟等立体造型,以及刻画历史人物、神话故事、吉语印章等,如水浒故事、红楼人物、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百万雄师过大江、红灯记等,精致典雅,玲珑剔透,驰名中外,为国之瑰宝。
田洪波 《百万雄师过大江》
潍坊核雕主题突出,概括性强;观赏作品,玲珑精巧;把玩作品,浑朴亮丽;佩带作品,相得益彰;核雕印章别具风格。其作品于方寸之间挥洒事物百态,细微之处尽显博大胸怀。此外,潍坊核雕还与乡风民俗结合在一起,具有较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社会意义,成为民俗学和山东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参考对象。
王绪德《松鹤延年》
山左名区,北海国郡,涵韵既久,万象更新。从史前的雕塑、彩绘、文字以及制陶工艺,中经三代青铜器精湛的花纹、铭文与形制;从汉魏唐宋艺术发展的恢弘大气,到明清时期雅俗共赏的艺术审美,潍坊民间艺术斑斓多彩,源远流长。潍坊核雕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沃土里和这样一种浓厚的艺术氛围中应运而生,并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以其鲜明的艺术个性和辉煌的艺术成就自立于民族艺术之林。潍坊核雕,思想火花与艺术灵感在指尖上流淌,精神守望与品德操守在作品中凝聚,以方寸间起舞、匠心守艺助力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