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三角鱼知识网

阿强嫂与乡村振兴:罗源地区的成功样本

04-24

阿强嫂与乡村振兴:罗源地区的成功样本

阿强嫂夫妇(右一、右二)请游客品尝畲家乌米饭。 通讯员 刘其燚 摄

台海网4月24日讯 据福州日报报道,春暖花开,草长莺飞。这个周末,罗源县飞竹镇秀岭自然村的“竹海庄园”又迎来了一批城里来的客人。他们在竹林里挖笋,在水田里捉泥鳅,在畲民家中打糍粑,玩得不亦乐乎。“秀岭,是个让人来了还想再来的地方。”已是第四次带朋友来玩的游客陈春玲说。

这个昔日人烟稀少、土地抛荒严重的偏远乡村,去年有近3万人次游客造访,村民收入大幅增长。是什么让秀岭重焕生机?村民们说,是因为村里来了“阿强嫂”。

一问才知,“阿强嫂”是一对夫妻的代名词。妻子朱秋容能言善道、热情好客,是竹海庄园的“活招牌”;丈夫郑毅强见多识广、聪明能干,是庄园的“主心骨”。他们用“三本账”,见证了秀岭变迁记。

“生态账”:生态保护下来,最值钱

阿强嫂夫妇不是秀岭人。他们在福州做了快20年服装生意,最多时开了百来家店铺。

2014年,阿强嫂想给客人采购“伴手礼”,通过朋友牵线,向秀岭的一个小伙子订了5万元笋干。“我们对这笔钱能买多少笋干没有概念,交货时,他送来整整两卡车,一共750公斤。后来听说,小伙子跑了好几个村,辛苦两个月只赚2000块。当时我就被秀岭的民风打动了。”阿强嫂说。

阿强嫂夫妇慕名来到了秀岭。眼前的村庄却不是他们想象的模样:房屋年久失修,田里的草长到一人高,荒得和山连成了一体。“村里只剩下12个老人,大部分在70岁以上。”原来,秀岭邻近水源地,自从石板材厂关停,村里的青壮年都去外面打工了,孩子和部分老人也都接了出去。

阿强嫂的心里五味杂陈。离开秀岭后,那里的绿水青山时常在她脑海闪现。“正好有段时间身体不好,我就和老公提议,一起去秀岭住段时间。”

住着住着,阿强嫂夫妇越发爱上了秀岭。“村里人觉得秀岭偏僻,没地方赚钱,所以走了;但我们觉得,生态就是秀岭最好的资源,把生态保护下来,最值钱。”夫妻俩的想法,与当地镇、村干部不谋而合。2015年4月以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秀岭自然村开始了美丽蝶变。

村里建成了污水过滤系统,村民家里安装了三格化粪池,污水不再任意排放,垃圾不再随意丢弃;道路清洁了,房屋修葺了,公厕建起来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阿强嫂夫妇通过土地流转,向村民租了近400亩农田,开荒种地。4间破烂不堪的牛棚、农舍,经过他们的精心改造,成了别具民族风情的民宿和休闲屋。

“从服装业跨界生态农业,挺难的,但最难的,还是和村民的思想磨合。”阿强嫂主张种田不打农药,不用除草剂,只用有机肥和绿肥。“看我们用人工除草、制肥这么费工,有的村民就笑我,你这样种菜,卖菜钱够付人工钱吗?”阿强嫂听了不气不恼,反而劝说这位村民:“不如你也按我这种方式种菜,我用你现在卖的3倍价格跟你收购。”结果是,这位村民真的照做了,不仅菜卖了高价,自己尝过这种“费工的菜”,也坦言“真不错,吃出了小时候菜的‘甜味’”。

经过持续的生态修复,秀岭村的田地逐渐恢复了高山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白鹭飞回来了,田里又能摸到泥鳅、黄鳝、田螺了。更让村民们激动的是,一度消失的黑水鸡、中国斗鱼、中华青鳉等野生物种,现在又出现了。

空中白鹭飞,水里斗鱼游,田间野鸡跑,梁上燕呢喃;二月看樱花,三月看梅花,四月看桃花,五月看紫薇,六七月赏莲花,八月桂花香,九月十月稻谷黄……秀岭,村如其名,又恢复了秀丽的风光,引得游客纷至沓来,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

“经济账”:做健康农产品,带村民一起致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给秀岭带来的,不只是游客。

周末的中午时分,是竹海庄园厨房最忙碌的时候。厨师林太容,就是当年卖笋干给阿强嫂的小伙子。现在,他和妻子、孩子都搬回了村里,和老人团聚。妻子也在庄园厨房帮忙,夫妻俩每月有固定收入约7500元。

林太容还有一个身份,他入股了村里的畲农合作社,担任社长,负责种植管理、收购等,合作社工资和分红大约每月还有3000元。一年下来,这个小家庭收入将近13万元,是以前的两倍多。

像林太容夫妇这样,因为竹海庄园项目回归的秀岭人还有几十人。这是阿强嫂最想看到的。

“我们做这个项目,一是看好生态农业的前景,想做健康农产品,二是希望带村民一起致富。村子有奔头,村民才会回归。有产业、有人气,乡村才会兴旺。”阿强嫂夫妇与记者分享了他们的创业初衷。

在他们给村民算的“经济账”里,地租是保底的。“虽然大部分是抛荒地,我们还是按亩产75公斤稻米的市场行情价计算租金。这个价格上不封顶、下有保底,确保村民收益。”阿强嫂介绍,最开始地租大概在每亩225元,现在差不多要270元,每户年均租金收入1200多元。

其次是赚工钱。“生态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非常大。一人干一天活是一个工日,我们一年有2000多个工日,每个工日200元,一年要给村民发40多万元工钱。”阿强嫂说。

最重头的是“合股”做项目。阿强嫂夫妇成立了“乡状元”公司,竹海庄园项目采取“乡状元+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飞竹镇党委书记黄翚介绍,村集体将市薄弱村扶持资金50万元投入民宿建设,每年保底增收3万多元;村民还成立畲农合作社入股,享受分红收益。

竹海庄园的生态农业项目里,最出名的莫过于“稻田养鱼”。“稻田养鲤鱼,鲤鱼吃稻虫,不仅荒田复耕、鲤鱼肥美,每亩还可增收5000元。”黄翚告诉记者,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竹海庄园获得了省、市休闲农业示范点称号,辐射9个村,带动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基地近千亩。

主打“健康、生态”的竹海庄园产品,售价并不便宜,一枚鸡蛋要卖5元,却依然供不应求。阿强嫂说,秘诀就在于打破了农村和城市高消费群体的信息壁垒,开发微信定制、家庭配餐等渠道,把村里的绿色农产品,送进城市小区、月子会所。去年,稻米、田鱼、竹子酒、鸡、鸭、蛋、莲子等销售收入达190多万元。

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据统计,秀岭去年人均收入15000元,比2015年提高6600元。其中,与庄园合作或在庄园务工的村民,人均收入超3万元。

“亲情账”:从不识一人到满村亲戚

“干妈,我回来啦。答应奖励我的蛋糕呢?”“在这呢,小馋猫!”上周五晚,刚从镇上放学回来,11岁的林雨婷就一头钻进了竹海庄园找阿强嫂。两人靠在一起有说有笑,俨然一对亲母女。

“雨婷是我干女儿,特别黏我,她说长大赚钱了,要分我花”“村里20多个孩子,个个都叫我‘干妈’”“96岁的老婆婆,家里母鸡下蛋,自己舍不得吃,却攒了送给我吃”……阿强嫂说,她刚到秀岭时,不识一人,现在满村都是亲戚,“秀岭就是我的家”。

为了让这个家更美好,阿强嫂牵线引入了市妇联的“姐妹乡伴”项目,有专人来村里教大家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如何布置前庭后院,如何制造绿肥等。阿强嫂夫妇还建立巾帼实训基地,教农妇接待礼仪,培训种植养殖、莲子加工、竹编技艺等。

村民王钗英原本是家庭主妇,经过培训,成了庄园的服务员。不仅有了稳定的工作,还经常参加畲族服饰走秀,对外推介秀岭文化。“当年,朋友劝我不要嫁到秀岭,又偏又破。现在她们都羡慕我,住在这么美的地方,生活这么丰富多彩。”

记者了解到,秀岭自然村虽然人口不多,族姓却比较庞杂,有三个大姓、十几个小姓。以前村子穷,村民经常为了一点利益,闹得不愉快。阿强嫂夫妇来了之后,有赚钱的项目,大家一起干,有困难,大家一起想办法。心聚拢了,邻里关系越来越和睦。村民陈文清说:“晚上,我们都喜欢聚在阿强嫂家喝茶聊天,想的都是怎么把秀岭发展得更好。”

最近,阿强嫂又代表罗源县参加了《福州,听我说》第三季电视宣讲大赛,把秀岭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采访手记秀岭变迁的三点启示

乡村振兴,得因地制宜。未必一定要大项目、大投入,合适才是最好的。秀岭最大的特点,在于自然生态。阿强嫂夫妇抓住了这一点,依托高山湿地发展稻田养鱼,依托竹林资源酿造竹子酒等。生态,提升了农产品的价值,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带动了乡村旅游,促进了一三产融合发展。秀岭的变迁说明,只要把乡村的特色挖掘好、包装好、使用好,最后就能形成当地的独特优势、金字招牌。

乡村振兴,人是根本。当前,不少农村出现了空巢化、空心化、老龄化现象。阿强嫂初到秀岭时,全村只剩12个老人,振兴从何谈起?人,是衡量乡村能否振兴的重要指标,能不能让本地人回得去、留得住,能不能把外地人吸引来。在这方面,秀岭的探索是成功的,已吸引几十位村民回归,去年有近 3 万人次造访。聚人气,就是聚财气,秀岭的发展之路势必越走越宽。

乡村振兴,要有情怀。像阿强嫂夫妇那样,真心热爱、用心经营这份事业,不是简单地当作商业项目去运作,而是带着感情扎进乡村、融入乡村,和村民亲如一家,带村民共同发展。还要持之以恒,耐得住寂寞。不去片面追求短时的经济回报,而是经年累月地精耕细作、打磨品牌,把事情做到极致,就能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罗源的乡村振兴样本给了我们启发,希望有更多“阿强嫂”投身乡村振兴,期待更多“秀岭变迁”涌现福州大地。

宠物狗的名字怎么取的好听

宣统通宝图片及价格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