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獒是我国一种非常凶猛的狗,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是高原犬种,藏獒的体型在中华犬种里面也算是较大的,平均体重能达50千克,较大者甚至能超过80千克,素有“雪域神犬”之称。
早先牧民们过着游牧的生活,而青藏高原一带多狼、熊、猞猁等猛兽,牧民的牛羊经常会遭到捕杀,于是乎人们就开始饲养藏獒,在与野兽的对抗中,藏獒的确有不俗的表现,在科技不是那么发达的年代,饲养藏獒是牧民们最有效的防狼手段。
不过随着放牧方式越来越现代化,藏獒的作用逐渐被科技替代,加上如今青藏高原上的野兽早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规模,所以如今大多数人养藏獒,只是一种情怀,或者当成是普通的看家护院。
只是后来随着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快,藏獒开始走进全国人民的视线,在不少猛犬爱好者的“推波助澜”下,藏獒的热度一下就高了起来,在巅峰时一只品相较好的藏獒,甚至能有上百万的身价。
不过藏獒到底是一种猛犬,注定不适合大多数人饲养,所以在经历了一段狂热期之后,人们的视线逐渐从藏獒的身上移走,终于在2010年的时候,“藏獒热”消退了,大量獒场滞留的藏獒销路无门。
由于藏獒体型巨大,食量也大,多数獒场无力支撑每日昂贵的伙食开支,于是他们只留下少数品相极佳的藏獒,剩下的全部遗弃到高原上,犬类天生群居,这些流浪藏獒逐渐集结成群,成为了青藏高原上一支强劲的“流浪军团”。
起初这些藏獒还只是活跃在村庄周围,靠捡食一些垃圾或者捕食一些家禽、牲畜过活,比如在三江源附近的68个社区里面,有将近十分之一的牲畜死亡与藏獒有关。后来随着流浪藏獒的数量越来越多,加上野性不断增强,这些藏獒开始往更人迹罕见的野外中去,它们与雪豹争食,捕食岩羊等野生动物,大有成为“雪山一哥”的趋势。
有人说流浪藏獒之所以能够在高原上“所向披靡”,主要是因为高原上缺乏大型的捕食者,如果流浪藏獒出现在非洲大草原,则会被众多猛兽无情捕杀,很快就会消失,那么是不是真的如此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流浪藏獒的实力究竟在什么层面,其实关于藏獒的实力一直以来都是有争议的,尤其是自“藏獒热”消退之后,批判的声音越来越多,以至于如今不少人一听到藏獒都会显露出鄙夷的态度。
不过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2003-2010年间,獒商们为了能够卖上好价钱,进行了大量的造势宣传,甚至传出了“一獒战三狼”、“一獒战三虎”的言语,的确令人反感。
关于藏獒的实力评价,我们应该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即不能一味捧高,也不能一味贬低,那么流浪藏獒的真正实力在什么层次呢?
如果单纯是举肩高体重、毛发量、犬齿咬力等数据的话,那么将会是毫无意义,正所谓实战才是检验战力的最终标准,好在现实中我们并不缺乏此类的数据。2016年7月份,人们就分别拍到了藏獒追捕岩羊、逼退藏马熊、与雪豹争食的画面。
雪豹、西藏棕熊、欧亚猞猁是独居动物,藏獒是群居动物,或许一只藏獒无法与雪豹等野生捕食者对抗,但是成群结队的藏獒,在獒王的带领下,其实力是倍增的,平均4只以上藏獒就能轻松对付一只雪豹,而画面中6只藏獒就逼得西藏棕熊节节后退,所以说一旦野化之后的流浪藏獒,就不是普通家犬所能比拟的,它们所展现出来的实力,是能媲美狼群,甚至超过狼群般的存在。
很多人都知道一些野兽能够被人们驯化成家畜,比如牛、马、羊等等,但是却很少人知道,家畜也是能够重新野化成为野兽的,澳洲野犬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
如今澳洲野犬可谓是全国分布了,整个澳大利亚85%的地区都能够看到它们的身影,澳洲野犬是当地最顶级的捕食者,在澳大利亚所处的生态位,与亚洲虎豹在亚洲森林的生态位相当,以各种中小型的植食性动物为食。
但是你知道吗?其实澳大利亚原本是没有狗的,是由殖民者带入的。有人说是当初欧洲殖民者到来时带过来的,但事实上根据一些学者的考证,澳洲野犬来到这里的时间比欧洲殖民者还要早许多,它们是跟随5000多年前东南亚一些人们到来的。
起初人们带的狗数量并不多,主要的作用也是看家护院、狩猎,以及充当备用食物。后来随着狗的数量越来越多,一些开始脱离了人类的控制,成为了流浪狗,它们就是如今所有澳洲野犬的祖先。
与流浪藏獒一样,这些流浪狗起初也只是在村庄周围活动,靠捕食一些家禽家畜为生,因为这些事情,当时还让袋狼背了锅。
在当时人们的认知里面,袋狼对人类的威胁要远远大于流浪狗,所以人们理所应当的认为捕食家畜的“罪魁祸首”就是袋狼,不会往狗的身上想,这就导致了不少袋狼被人们报复性捕杀。后来随着流浪狗越来越多,野性越来越强,这些流浪狗逐渐成了气候,成为了澳洲大陆上最强的捕食天团。
由于当时的袋狮已经被人们消灭殆尽了,所以澳洲野犬最大的对手也是唯一的对手就是袋狼,袋狼虽然凶猛,咬合力也要强于狗,但差就差在体型小,社会属性不如犬类高,加上在人类的“助攻”下,更合群、食性更杂、生存能力更强的澳洲野犬,在日后与袋狼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上风,最终全面超过它。
在袋狼野外消失之后,澳洲野犬就成了当地唯一的大型捕食者了,到如今,澳洲野犬在澳大利亚广泛分布,成了令不少人头疼的问题。
从澳洲野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家犬也是能够经过重新野化成为“狼”的,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生存能力,都不会比野生捕食者差,甚至在某些方面上,它们比野生捕食者更强,比如犬类天生十分合群,其组成的狗群甚至比狼群更团结,在食性上面,狗的适应性也更强,既能吃肉,也能吃碳水化合物,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本身就比普通农村犬更强大的藏獒,经流浪阶段重新野化时候,其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也一定会更强。
如果说澳洲野犬在澳大利亚上能够“成功”,是因为澳洲本土环境特殊,自古以来就缺乏大型捕食者,其他的植食性动物行动缓慢,缺乏攻击力,加上人类的活动,集合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才有了后来的成势,而流浪藏獒一旦出现在非洲,非洲大陆上那些超强的捕食者会把它们撕碎了。
但事实极有可能不是如此,我们看看非洲大陆上,并不缺乏藏獒投射过去的对照,比如非洲野犬,就是一个很好的对照组。
非洲野犬是一种中小型的捕食者,属于犬科动物,平均体重范围在17-36千克左右,只有较大的雄性首领能够达到40千克以上。
这种体型在强者如林的非洲大草原上是毫不起眼的,甚至我们都能想象得出它们的日子过得有多惨,但事实上却大出人们的预料,非洲野犬不仅能够很好地生存了下来,甚至还在非洲大陆上争得了一席之地,是能够与斑鬣狗相提并论的存在,而非洲野犬靠的就是“人海战术”。
在森林生态系统下的捕食者,一般来说捕食的对象基本上都是比自己体型小的,即便是东北虎这种猛兽,其最常捕食的猎物也不过是马鹿、野猪等,而在草原上,群居的动物基本上都是以大型植食性动物为主的,即便是非洲野犬也不例外。
这里面要考虑一个“性价比”,由于群体较大,食量也较大,与其浪费体力去捕捉大量的小型动物,倒不如集合群体优势捕获一只角马、大型羚羊等就够了。
在非洲草原上,除了直接捕获猎物之外,还有两条主要的获取食物途径,分别是食腐,以及抢夺其他捕食者所捕获的猎物,在一些纪录片里面,我们可以看见成群的非洲野犬就能抢夺斑鬣狗、豹子等猛兽的猎物。
对比过来,藏獒的实力本就超越了非洲野犬,且藏獒也是高度群居的动物,其社会结构与非洲野犬相似,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流浪藏獒是出现在非洲草原上的话,那么它们也能形成类似于非洲野犬般的存在,甚至能与斑鬣狗群争夺“非洲二哥”的地位。
当然,流浪獒群进入非洲草原,不得不考虑其所处的生态位,以及有哪些强敌?毫无疑问,花豹、猎豹等独居的动物,基本上是不敢惹獒群的,即便是遇到了也会绕道走;非洲野犬群虽然强大,但是面对体型更大,又是呈大群居的藏獒,几乎也是没有任何优势,所以在非洲稀树草原上,流浪藏獒最大的对手就是狮子、斑鬣狗。狮群、斑鬣狗群会不会对藏獒赶尽杀绝呢?我的答案是不会。
在同一环境下,食性趋同的物种间必然存在种间竞争,但是我们在分析种间竞争的时候,也需要将环境因素等考虑进去,如果流浪藏獒出现在亚洲的森林里面,老虎是不会允许它们存在的,这点我们参考东北虎与狼的关系就知道了。
那么在非洲大草原上,狮群、斑鬣狗群会不会也像东北虎抑制狼群一样抑制獒群的发展呢?我觉得不大可能,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的猎物丰度,远远不及非洲大草原,且森林生态系统下难以养活大型兽群,所以老虎会为了有限的资源而“大开杀戒”。
再来看看非洲大草原,超大型兽群随处可见,加上一些小型的植食性动物、动物腐尸等,在马拉河中,每年都有大量的动物死亡,加起来能达上千吨,而捕获一只角马就能够中型狮群吃一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选择与獒群争斗的“性价比”真的是太低了。
人们观察到美洲狮有食物共享的现象发生,深入调查之后发现,它们所捕获的猎物多为体型较大的鹿类,一下子吃不完,而在进食的时候如果有同类过来,驱赶所付出的代价要远远高于食物共享,所以美洲狮才能忍受同类与自己一起进食。
其实东北虎与狼群的种间竞争之所以会如此激烈,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老虎的捕食方式与狼群的捕食方式差异所致,老虎独居,靠伏击的方式捕猎,讲求一个“静”字,而狼群多跟随兽群而居,且靠追逐的方式捕猎,势必会在林中造起很大的动静,从而吓走有蹄类动物,这对于老虎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素,所以但从这方面来说,老虎也不能容它。
反观非洲大草原,无论是狮群,还是斑鬣狗群,几乎都是依靠团队优势追捕猎物,所以并不存在弄出动静影响其他捕食者一说,而且一旦兽群被捕食者追逐惊散,对于其他捕食者来说也是有利的,所以狮群对獒群的容忍度,要远远高于东北虎对狼群的容忍度。
再者我们看狮子与斑鬣狗的相处模式,不是挺好的吗?从古至今狮子也没有将鬣狗消灭啊,所以流浪藏獒出现在非洲草原上,应该是如王者降临般,而不是会被其他捕食者所消灭,你们认同吗?
(关注我,了解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