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三角鱼知识网

古希腊雕刻工艺的独特性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06-09

古希腊雕刻工艺的独特性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观雨h

编辑|观雨h

前言

古希腊的雕刻工艺以追求真实、理想化的表达、动态平衡、细节装饰等特点而闻名,它对后世的雕刻艺术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艺术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

希腊的雕刻工艺主要是以黏土和大理石作为原材料,最早的大理石雕刻艺术在公元前3000 年左右的席克拉底斯群岛开花结果。

席克拉底斯群岛的雕刻

在悬岩露出地面的部分,大理石的数量极多,帕罗斯岛的各种大理石一直开采和使用到罗马时代。

现存的席克拉底斯群岛遗迹包括几个女性小雕像,她们双腿并拢、膝盖微屈、双手交叠在胸前、头部挺直,依照她们两脚的姿势看来,似乎正打算站起,又似乎正想躺下。

当时的雕像主题还有男性、动物和多种形状的大理石瓶,而为数众多的女人像有着繁衍的含义,还让人产生某些宗教崇拜的联想。

在塑造这些小雕像的前后千年间,其基本造型有很大的变化,影响因素包括地域的发展及偏好、重要艺术家和工艺匠坊以及雕像功能的改变。

总的来说,在整个雕刻工艺中席克拉底斯群岛的贡献虽然并不是很突出,但却意味深长,因为那是希腊雕刻最基本的主题——人,最初的表白。

时期和流派

继席克拉底斯群岛抽象大理石雕像后,希腊雕刻的演进,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

这种经历也是一个自然主义、理想主义的发展过程,从与埃及雕刻颇有相似之处的古风时期雕刻“笼瑞”(Kouros,又名“青年像”)开始。

至被称之为“高贵的单纯与沉静的伟大”等无数古典时期雕刻,继而到倾向于表现人类热情与心理的希腊化时期雕刻。

希腊雕刻家们走过了放弃正面法则的呆板性,探讨解剖的真实,感知体积和运动,赋予作品以生命力的全过程,希腊雕刻也完成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夙愿,即使是神像也极富可亲的人性。

古风时期的雕刻显然是受到埃及雕刻的影响,男女像一般都采用正面庄严而呆板的姿态,区别在于:裸体的男性是解剖造型发现的试验,而着装的女性则是着装造型的基础。

公元前6世纪,希腊雕刻家开始走出埃及艺术的束缚,至公元前6世纪末希腊出现了许多雕刻流派。

如克里特派、北伯罗奔尼撒派、阿提卡派、席克拉底斯群岛派、东爱奥尼亚派等等,其中北伯罗奔尼撒派的雕刻技法严格、工整,男子裸体立像,特别是裸体运动员像基本上是这个派别创造发展起来的。

东爱奥尼亚派和阿提卡派擅长华美轻柔的形式,它们着重发展了着衣女子立像,无论是表现雄健的男子立像,还是表现秀丽的女子立像,希腊雕刻的发展趋势走得都是更加真实、更加生动的写实主义道路。

古典时期的米隆

公元前5世纪(古典时期)是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雕刻的黄金时代,作品臻于完美且名家辈出,古典时期(约公元前480年一前450年)早期的雕刻家充分地利用了古风时期晚期艺术家所获得的人体知识。

这种效果精要地展现于奥林匹亚宙斯庙(建于公元前470年一前456年左右)的雕刻上,米隆、波里克利特、非迪亚斯是这个时期出现的三个最著名的雕刻家。

他们在人体塑造方面突破了前人的模式,创造出希腊人理想化的典型,雕刻家们试图将人体的重心移至一足,而更加自然地处理另一足的动态,从而解决整个人体运动感的问题。

与此同时,由于希腊一向注重人民体质和意志的锻炼,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更加重视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尚武精神。

加之希腊政府规定每四年召开一次全民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优胜者塑像将被置于广场之上,所以当时出现了以体育健将为雕像主题的风尚。

于是,更加促使雕刻家们潜心钻研人体的结构和动态,米隆的作品大都用青铜制成,因此拥有铸金大师的美誉。

其作品以表现运动题材著称,可惜的是他的作品只留下“掷铁饼者”和“雅典娜与马尔斯”两件罗马时期的复制品。

“掷铁饼者”展示的是一位裸体的古希腊运动员形象,刻画了他将铁饼摸出之前的瞬间动作,犹如箭在弦上引而待发。

他的动作仿佛是连贯的:双手摆动,全身处于肌肉紧张的顶点,尤其是在下肢的处理上极其出色。

米隆已经出色地解决了重心问题,突破了前人两足并立的程式化姿态,从而更好地显示出人物强烈的力度感。

在这件作品中,雕刻家将人物的面部赋予了一种镇定而坚毅的表情,是胸有成竹,还是充满自信,总之平静的脸和紧张的身体形成鲜明的对比,而统一与和谐又恰恰从这矛盾中产生。

波里克利特

波里克利特是北伯罗奔尼撒派最杰出的代表,他虽然也制作神像,但他更出色的作品还是运动员的雕像。

可以说波里克利特形成了一个学派,他有大批的弟子,其“法则”系统地阐述了艺术创作的原则,例如他关于人体比例的主张:头部占人体的1/7,面部或手指占1/10。

他还对人体重心问题进行了探索,认为用一只脚承担人体的重量,另一只脚向后仅由脚趾及地,人体其他部位要与此相适应以取得平衡。

波里克利特的作品全部都是按照这个法则来创作的,“持矛者”就是体现这一规范的经典作品之一。

不同于米隆那种注重大幅度的运动感,波里克利特塑造的青年人静中有动,姿态优雅,使人领略到人体理想化的美妙。

波里克利特的作品还有“束发运动员”、“受伤的阿玛戎人等,但都没有墓制品保存下来,只有“持矛者”以大理石摹写下来,原作为青铜制品。

菲迪亚斯

菲迪亚斯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曾担任巴特农神庙的设计和创作者,其作品富有一种特殊的庄重宏伟的高尚感,一种沉默而理想化的特质。

从巴特农神庙的雕像中我们便能清楚地看到这种本质,据记载“巴特农的雅典娜”高达 12米,宁静而庄重地矗立在神庙的主室,她象征着雅典国家的威力。

神像是以木头雕刻而成的,脸部和裸露的肌肤均以象牙镶嵌;衣服、武器以黄金制成,可以自由卸下,重量为2000公斤左右。

只见雅典娜头戴以斯芬克斯(狮身人面有翼的怪兽) 和格里芬(狮身鹫嘴有翼的怪兽) 作装饰的头盔,胸前佩以美杜莎的头颅,右手放在柱子上,左手执盾牌,盾牌两面刻有希腊神话“众神和巨人作战”与“希腊人和阿玛戎人之战”。

巴特农神庙东面人形墙上的“命运女神”是菲迪亚斯颇具华丽风格的创造,他强调了质料良好的衣服上的皱褶和衣服下隐藏着的躯体之间的对比。

这种华丽的风格在公元前5世纪末期非常流行,充分显示出作者在技艺上的自信心和对美的深切体会。

希腊化时期

希腊化时期,艺术创作的中心已从雅典移至亚历山大城,雕刻则以罗德斯岛、帕加马和亚历山大里亚为中心。

这些地区相继产生过不少的精彩作品,如罗德斯岛雕刻家制作的“拉奥孔群像”(由阿格桑德罗斯、坡留多罗斯、阿典诺多罗斯三人于公元前50年左右完成)表现特洛伊的一个祭司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为巨蛇缠绕苦苦挣扎的情景。

雕刻家运用十分洗练而纯熟的技法,将肉体的痛苦和精神的不灭表现得十分逼真,触动人心,塑造出一个悲剧中的英雄形象。

帕加马出现的“受伤的高卢人”和“自杀的高卢人”是在罗马发掘出来的大理石墓制品,而“众神与巨人作战”是装饰在帕加马宙斯雅典娜祭坛上的高浮雕,描写动人心魄的神祗与巨人战斗的场面。

其形式和技巧堪与巴底隆神庙的饰带浮雕媲美,激烈的酣战与骚动使人惊心动魄,其中人物的动态丰富多姿,是希腊雕刻艺术的又一个高峰。

“萨摩色瑞斯的尼开女神”雕刻是希腊又一精彩作品,高达2米,现藏于巴黎卢浮宫,这个雕像是为纪念公元前306年季米别里·波里阿尔切特战胜埃及托勒密王的舰队而建立在萨摩色瑞斯岛上的大理石雕像。

女神耸立在悬崖上,面对海洋,足下石基做成船首状,整个雕像富有强烈的运动感,雕刻家纯熟的技巧雕出了被风吹动的衣裙的纹褶,层叠有序,线条流畅。

似乎真的把石头的质地变成了薄纱,尤其被裹在轻薄衣裙中的女神身体颇有生命的魅力,这些流动的衣帮也给整个塑像增添了优美的动感。

这就是希腊雕刻最令人叹服的地方,如果联系到雅典卫城尼开神庙残存的“尼开女神”浮雕,人们就会更加惊叹古希腊雕刻家在运用衣褶表现人体时的高超绝技了,那些繁密而又流畅的石刻线条使人不禁联想到中国艺术中“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意韵。

建筑和雕刻的联动

现藏于巴黎卢浮宫的“断臂的阿芙罗底德”是1820年在米洛斯岛的一个山洞里发现的,因而又叫“米洛斯的阿芙罗底德”,她是希腊神话中的爱神和美神,亦即后来被称为维纳斯的女神。

目前绝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这座雕像是公元前3一前2世纪的创作作品,它的台座下方有铭文,刻着“美安德罗河畔,安屈克亚的亚历山大作此”。

从这件作品中可以看出希腊化初期的雕刻家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传统雕刻的精神与技巧,保持了希腊雕刻艺术单纯的高贵,另一方面也将作品本身的内涵进一步深化。

希腊本土还流行着一些市民风俗题材的雕刻作品,如“男孩与鹅”、“挑刺的少年”等,从这些作品中我们体味到,希腊化时代的雕刻家对社会生活具有一定深度的观察力,创作题材也愈加广泛。

希腊的建筑和雕刻一样,都表现出这样个共同点,即对自然的人体美的推崇,希腊建筑的主要造型手段是希腊柱式。

多利亚柱式(Doric)粗壮雄伟,富有支撑的张力,好像男性躯体;爱奥尼亚柱式(Ioric)修长秀美,犹如女性身姿亭亭玉立,其柱头为优雅的涡卷纹,恰似女性柔软的卷发;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则是从爱奥尼亚柱式发展而来,柱头更加华丽繁缛。

在著名雅典娜巴特农神庙建筑群中,还出现了直接以女人体作为柱身的优美杰作,希腊柱式的主要特点是皆有贯通柱身的条条竖直凹槽,在阳光照射下,显出优美的明暗变化,富有节奏感,使人想起希腊人衣裙上缕缕下垂的衣褶。

笔者观点

古希腊雕刻艺术从古代流传至今,其艺术价值和表现出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手法有着珍贵的价值。

希腊大理石雕刻不仅在塑造人体美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它还给我们展现出一个纯真而和谐的理想世界。

山水十二条屏被谁买走了

德国牧羊犬幼犬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