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三角鱼知识网

《诗画浙江》径山故事:茶叶的起源与传承

01-18

《诗画浙江》径山故事:茶叶的起源与传承

在余杭,一路向西北

名曰径山,盘桓而上

有一座国内少有的宋代风格建筑

它就是径山寺

径山寺,创建于唐天宝年间,距今有1200余年的历史。其地址在浙江杭州余杭区径山镇,有“江南五大禅院之首”的名誉。相信很多浙江的朋友对它并不陌生,烧香爬山,领略一下径山的风光,顺便在山脚的小饭店吃点地道土菜,买点径山茶,但如果您读过陆羽《茶经》,一定会有一种再上径山的冲动。


径山茶,与山齐名

始栽于唐,盛于宋

讲究源于自然

崇尚自然的真色、真香、真味

相传千年前,茶圣陆羽隐居至此,在径山植茶、制茶、研茶,并在这里留下传世名作《茶经》。后来,又因径山寺开山祖师将径山茶栽种传承,使径山的茶更具禅意。嘉靖年出版的《余杭县志》,称此泉“中冷惠泉而下”,故被誉为天下第三泉。2011年5月23日,径山茶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宋代的时候,径山寺达到鼎盛时期,相继有日本的一些高径山寺进山寺学佛习茶。这其中33岁的圆尔辨圆来到金山寺的时候,师从金山寺第34代住持无准师范,修习径山寺内的临济宗禅法,六年之后归国,圆尔辨圆将径山茶宴的茶礼传回了日本并发扬光大,同时形成了我们大家现在所熟悉的日本茶道。因此,径山寺不仅作为临济宗的祖庭道场,也做为“日本茶道”的起源地,在日本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径山人刚出生还没有见过茶叶,就已经闻习惯了茶香,喝茶有很多种方式,煮茶起源于唐代,早在唐代的时候,茶圣陆羽他所著的《茶经》中最推崇的一种喝茶方式,就是加盐煎饮的煮茶方式,最原始的唐代煮茶,第一步是炙烤茶饼,(烤好后)把茶饼放到杵臼中,将它碾碎成更细小的颗粒状,然后再放到茶碾中继续碾碎,磨成更细腻的粉末放入我们的茶罐中,储存保留它的茶香。煮茶总共是三沸腾,到了第一沸之后,加入些许的盐来提鲜,环击汤心,使整个茶汤处于旋转的状态,放入茶粉。第三沸的时候,茶水有如波浪般地翻滚奔腾。拿起水勺均匀的分入每个人的碗里,有同甘共苦之意。

茶宪制作技艺传承人 陈金信:

茶宪主要是在点茶里面起到一个至关重要作用的器具,所以它的要求是特别高的,选材上面:必须在5~6年时间的金竹材料拿来做,需要有十八道工序,每道工序是要环环相扣。就是说它的要求一定要达到每道的要求,这样做出来的一个宪它才好。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这本书上面写的,就是说宪要做到什么状态,就是“当如剑脊”,就是要像宝剑一样,下面是厚的,上面是非常的薄,只有薄到头发丝一样,但是这个薄不是一下子薄掉,是从里面慢慢开始薄出去,它这样才有你的一个支撑力,慢慢支撑出去,在点茶的时候,在击拂当中,起到无数次的震动作用把茶粉跟水可以充分地相交融之后,产生非常厚的沫浡。那么怎么点好一盏茶:“手轻筅重,指绕腕旋”


好的点茶师,都有自己钟爱的茶宪,快速击拂之间,沫浡渐出,于他们,每一动都是一场关于执念的修行。


茶兴于唐,盛于宋,在继承了隋唐时期的煎煮茶法之外,兴起了“宋式七汤点茶法”,在器具和器皿上也做到了一个非常极致的状态。所谓的“七汤点茶”,就是说在整一个点茶的过程当中,一共要往茶盏里面加入7次热水,每一次加完热水之后,都要使用茶宪进行茶汤表面的击打。在最后一汤加入之后在中上部快速地击打,直到周回凝而不动,这个就叫做咬盏。用茶筅捞一点点茶沫出来,可以看到在茶宪底部会呈现出一个尖尖的样子,而且茶沫可以挂在盏壁上不掉下来。这样“宋式七汤点茶”就完成了。

径山人爱茶

于品茗一道尤有特色

偶有收获三两好茶

便邀请好友分享

兴致起时,数人各带珍藏

斗上一场也是常事

径山古道·五峰山房

斗茶一般就是我们民间相互比斗的一个茶玩法,我们会从它的汤色以及口感味道相互比的一个过程。如果它追溯到很久之前的话,也就是一个宋代的时期。因为宋代是我们整个文化历史的一个巅峰时期,文人雅士之间,琴棋书画诗酒茶,我们都是可以进行一个比斗的,我们现在人仿径山茶宴图,里面也有一个斗茶,有一个评比标准,比它的沫浡,比它的白、细腻以及一个厚度。宋朝发展到后期有一个分茶也叫茶百戏。就是在上面绘画、写字,花鸟虫鱼都可以在上面写出来画出来,然后两个文人雅士之间就可以相互比,谁画的好,谁的图案在上面呈现的时间比较长。包括我们现在泡的茶,也有一个比斗,就是口感、香气、滋味,同一款茶。

山茶有味至清欢

不负稚心悦行禅


本文原创钱江台,特别鸣谢:

余杭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杭州余杭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转载请注明

冰岛牧羊犬幼犬

玛瑙石的功效与作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