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三角鱼知识网

南京城市文化的象征:雨花茶的故事

03-28

南京城市文化的象征:雨花茶的故事

紧细圆直,形如松针,入水碧绿清幽,入口醇厚,回味绵长。

作为针形类茶的代表,南京雨花茶与以龙井为代表的扁形类茶、以碧螺春为代表的卷曲类茶相比,制作工序繁复,在外力的不断作用下,茶叶细胞破壁程度高,经沸水浸润,营养成分可在杯中获得充分的释放。

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盛峰说,在雨花茶中,可以品出南京独有的历史味道。

象征革命先烈万古长青的精神

“南京虽非产茶重镇,但南京在整个中国茶叶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陈盛峰说,东吴孙皓“以茶代酒”的故事出自金陵,被誉为“茶圣”的唐代茶学家陆羽曾踏足南京栖霞山留下试茶亭。南京茶文化源远流长。

陈盛峰介绍,南京雨花茶的前身,是清代《虫鸣漫录》记载的一种“钟山云雾茶”。1958年,在国家大力发展茶叶生产的号召下,“江苏省名特茶创制委员会”创立,当年,多位茶叶专家及十多名制茶高手集结中山陵园进行研制。

历经1年时间,以俞庸器为代表的老茶工在云雾茶基础上,进行六十余次试验,研制成功针形茶。条索紧直、紧细圆浑、形似松针的干茶叶,犹如紫金山上的雪松翠绿挺拔,象征着革命先烈不惧牺牲,万古长青的精神,作为纪念革命先烈、献礼国庆十周年的新茶,这种茶被命名为“雨花茶”。

1959年,在第一次全国名茶评比时,雨花茶被列为全国名茶第四位。“这是我们南京人的骄傲。”陈盛峰说。

完整保留传统工艺

至今日,雨花茶已拥有六代传承体系。

随着中国茶叶在上世纪80年代逐渐引进机械化生产操作,很多茶类在传承过程中逐渐丢掉了传统工艺,但传承有序的雨花茶将其保存至今。

在陈盛峰的工作室,置物架上摆满筛孔大小不一的筛子。茶叶因生长和炒制技术不同,出锅时会呈现大小、粗细、轻重不一相混合的状态。陈盛峰说,勤劳智慧的中国茶人及南京制茶先贤们,用农村筛米的筛子,将茶叶进行筛分,按照一定标准进行拼配,使茶叶交到消费者手中时,呈现颗颗匀称的美感,“这是南京茶人给我们中国茶所作的大贡献。”雨花茶将这套手工筛分技艺完整地沿用下来。

搓条、抓条和荡条是造就雨花茶与众不同的外形、香气和口感的核心手工技艺。上世纪,搓条技法的出现,使钟山云雾茶从卷曲形走向直条形,并成为雨花茶制作技艺的起点。俞庸器在直条形云雾茶的基础上,进行工艺改进,使直条形更加紧细圆浑。

如今,陈盛峰工作室内七八十岁的老师傅,依然在娴熟地操作这些在锅中进行的高难度的工艺手法。而陈盛峰在搓条、抓条的基础上又总结出“荡条”手法,雨花茶的润绿感和光滑度进一步增强。

契合南京城市精神

茶人一双神奇的手,魔术般变新叶为绣花针。一芽一叶穿过水与火的交融,经过千锤百炼,渐渐四溢茶香。“人的一生,也像这雨花茶制作,总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沉淀,耐心等待,才能散发香气。”陈盛峰说,“雨花茶与南京城市的精神是相契合的。”它融合了碧螺春杀青、揉捻的做法,又借鉴了龙井茶抓条的技艺,集其他茶类优点于一体,这种开放和包容就像今天南京这座城市一样。

一撮雨花茶叶在杯中能反复冲泡八九次,破壁程度高的茶汤,入口时以高醇和度给人带来感官的强烈体验,“雨花茶的醇厚就像南京这座城市的厚重。”在陈盛峰看来,雨花茶与南京的不解之缘,都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了著名作家叶兆言写的话里:南京是一座温润的城市,六朝古都,雨花茶是南京这座厚重之城、具有文化底蕴之城的最好体现。

(见习记者 张雅倩 张睿恬)

黄州寒食帖高清大图

巴吉度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