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瓷看底,玉看皮”。皮色是指和田玉表面附着的一层,带有颜色的表皮。它是上天赐个和田玉的外衣,丰富而多彩。
皮色有原生皮色和次生皮色(行业通常说的沁色)之分。原生皮色的基本颜色有白、黄、青、碧、黑等颜色。众多基本色相互交融,加上玉内外杂质色泽(含沁色)的参与,使和田玉的皮色呈现多种不同色彩。如双色、多色玉皮,也可形成单层皮色或多层皮色。同时玉皮色在自然分化中颜色也会变化。根据行业长期发展的约定俗成。常见的叫法如洒金皮、糖皮、秋梨皮、乌鸦皮、虎皮等等。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色皮,以红色、黄色、黑色为主。
枣红皮:顾名思义,皮色与红枣的外皮相似,多似褐红色。薄薄的一层浮在玉体的外表。
铁锈皮:顾名思义,皮子像红色的铁锈,多呈红褐色。浮在玉体的表面,但看上去比较的浓厚。
洒金皮:像是在玉体表面撒上了点金色。带有洒金皮的料子,玉质一般情况下都是相对紧致、细腻。
挂黄皮:相对洒金皮,黄色更浓郁一些,也相对艳丽,一般多形成于伤裂处。
黑皮:俗话说“千年红皮,万年黑皮”。相对红皮而言,形成黑色皮需要经历极长的岁月。一般而言,这皮子是会浸入玉体表层了。
撒红皮:此皮类似撒金皮,只是色调更加的浓艳,为红黄色,很是漂亮。
染黄皮(纯天然):黄色在玉质表面有一定的深度,存在着明显的层次与过渡,看着很是自然。其实我们一般把这类料归于黄沁籽(白玉种黄沁籽),此类料多产于古河道 ,而非常年丰水的白玉河。可以仔细观察小绺处的状态,也是小绺内部颜色远深于表面。
烟熏皮:类似于烟薫烤火之后,在白墙上留下的痕迹,皮色浮于玉质表层,有一定的层次过度,为棕褐(黄)色。
咖啡皮色:与烟熏皮颜色相近,为棕红咖啡色,但色皮成片。就好似沾满了一身的咖啡。
石僵皮:带有石僵,玉质极细腻、油润。所谓僵边出好料。
聚红皮:它的形成需要极特定的环境与玉质配合。其实从和田玉的各类红色的色皮来讲,基本全都是铁元素致色(氧化铁)。形成的皮色与红枣相似,并非是艳红。
原皮色:是一级白的和田玉料,带普通的天然毛孔,没带任何颜色(原色)。玉质细腻度、油润度不错。这是一款福瓜。
白僵皮:都说僵边出好料,带石僵的料子,玉质基本都不错。
黄皮:与枣红皮相似,只是极薄的一层,生长在浅黄色的底子上面。
相当漂亮的红、黄色艳皮,有些象泼墨的味道。一般而言,如此形式预示着表皮下面玉质相当的紧致、细腻,颜色不能浸入玉质内部深处。
这块正好是切开了,现在看下侧面的浸入情况:在伤裂处,浸入也是有着一定的深度,并且伤裂深处已然沁成近黑色,说明此料的外部环境是非常的残酷,并且也是呆了很久的。如果玉质稍欠致密,那玉质中的穿黑现象必然非常的严重了~
深咖啡皮要十分的小心:如果外皮细致度不够,少油润性,那么内部极可能是石僵的。
艳黄皮:要形成类似艳丽的色皮,对玉质要求就很高了,在形成艳色处玉质外表是微带了棉僵质的,不然就极难形成这成片的天然艳色了~
红黄沁皮:外界的铁元素不光浮于籽玉表面形成色皮,还会沁入玉体一定的深度,这类和田玉我们称之为红、黄沁籽。红、黄沁籽,多数玉质都带僵性,只有少数为纯玉质,此类较为罕见。但由于玉质并非钢铁般致密,所以浸入物质多有窜入玉体的现象,形成沁点。这在利用时就需要巧为设计,形成多色的特色巧雕件。这类玉件的最大特点就是独特,无法仿制。
血红皮:和田玉中极少见到的一种,整块显暗红的血色,带石僵处颜色极淡。此料远看极象老红木。
雪花皮:也称芦花皮。外表看着象石僵。稍磨开表皮后,显现出了很紧致的皮子,象飘花,内部的玉质很细致。
糖皮:指和田玉山料外表分布的一层黄褐色玉皮,因颜色似红糖色,故把有糖皮玉石称为糖玉。糖玉的内部为青玉或白玉。糖玉的糖皮厚度较大,从几厘米到20--30厘米,常将白玉或青玉包围起来,呈过渡关系,糖玉产于矿体裂隙附近。对且末县塔特勒克苏玉石矿糖玉的糖皮进行研究,为和田玉氧化所致。再偏光显微镜下观察,糖皮由透闪石微晶组成,呈壕状和交织纤维结构,单偏光下可见淡褐色铁质在透闪石中呈云片状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