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三角鱼知识网

核雕中国:探索中国式雕刻艺术的独一无二之处

10-08

核雕中国:探索中国式雕刻艺术的独一无二之处

核雕是中国汉族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多以桃核雕刻,穿孔系挂在身上作为“辟邪”之用。有制成佩件、扇坠、串珠等为文人清玩。

核雕是诸多艺术门类之一,它有着独特的人文背景与存在的意义,又或着说是诸多工艺品之一。因为它大量流于市井,而被批量生产着。这并不矛盾,反而诠释了核雕对人们的价值。任何事物的存在,不外乎因与果,人们为什么会喜欢核雕,又甚乎历经上千年而不朽,长存于王侯百姓之手而不败。芥子之间存大千,实在难以割爱!

核雕是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其艺术特点是在较小的果核上表现出复杂的题材,雕刻手法也细致入微。由于体积更小,所以一件出色的作品在设计上更加费力.

既然要谈核雕的艺术定位,当然离不开"艺术"二字。什么是艺术呢?

许多人对于核雕的认识,肯定是从《核舟记》这篇的,《核舟记》生动详细地描述了当时常熟艺人王叔远在一枚桃核上雕刻苏东坡乘船泛游赤壁的情景,也让我们从中领略到核雕艺人奇巧无比的技艺。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清代雕刻家陈祖章的“东坡夜游赤壁”橄榄核舟

核雕是中国汉族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苏苏州和扬州、山东潍坊、广东、浙江、河北石家庄、辽宁等地均有核雕,较有特色。

民间多以桃核雕刻,穿孔系挂在身上作为“辟邪”之用。有制成佩件、扇坠、串珠等为文人清玩。其艺术特点是在较小的果核上表现出复杂的题材,雕刻手法也细致入微。所刻有诗文或渔家乐、百花篮、罗汉等题材。

明代晚期

明代核雕最早的使用材料是核桃与杏核,所以题材多是神仙人物、辟邪神兽、吉祥物象等。当时核雕主要流行于江浙、广东和山东等地,其中苏州地区最为兴盛,从古至今,以苏州为主的江南地区玩赏核雕的收藏风兴盛不衰。明晚期的桃核雕《八仙蓝采和》,桃核只有成人的拇指般大小,方寸天地间展尽了微雕艺人的神技。这枚桃核雕刻作品历数百年的岁月沧桑,核面已成褐色,一层包浆乌亮锃光。

八仙蓝采和

清中晚期

清朝中期开始,核雕物品多用胡桃核雕刻,专供文人雅士和富家子弟手里摩挲把玩。清中晚期至民国年间,各种核雕品种日趋丰富。题材上有的以官船、花船为主,有的以罗汉、八仙等核雕珠串见长,有的则以单枚的关公、钟馗等历史和传说人物为特色。清代核桃雕艺人有陈祖章、杜士元等人。

杜士元《十八罗汉》

清末民初时期

清末时期战事频仍,宫里的核雕艺人纷纷出逃,为生计转做其他,核雕行业凋敝,直到民初时期才有所好转,江浙一带涌现出不少擅雕能刻的核雕高手,如民国初年山东核雕的都桂兰及他的徒弟考功卿,苏州舟山的殷根福及子女徒弟殷荣生、殷雪芸、钟年福、须吟笙等,他们是中国核雕业内承上启下的名家,为中国核雕工艺的繁荣和发展一直默默耕耘。

经过历史的沉淀,当今的核雕已是百花齐放,江南的橄榄核雕、江北的桃核雕、东北的学院派、晋雕、京雕、赣雕等等,生活的丰足,使核雕大放异彩。在题材上更是五花八门,有大肚的弥勒、慈悲的菩萨、和善的财神丶威武的天神、十八罗汉、齐天大圣、文人雅士、仕女、童子还有梅兰菊竹、鱼虫花鸟,如国画般有工笔有写意精彩美妙。这与现代多姿的生活是分不开的,艺术源于生活,但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再精湛的工艺,也需要有灵魂的题材。对生活没有感触的人很难爱上艺术。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是生活的镜子”。 生活是体,艺术为用。一个不爱写作的人,在向所爱之人表达爱意时,却可以写的入木三分。生活是核雕艺术的体!

核雕,中国的传统艺术,在目前的核雕市场上,产品可算是琳琅满目。想要挑到精品的核雕,那就需要玩家有一定的鉴赏力了。

同样,核雕的把玩也是一门学问。

很多人都知道核雕在经过把玩之后会变得越来越红,并呈现出玛瑙般的半透明质感,这就是橄榄核的包浆。

核雕不易放在太过干燥的地方,比如暖风空调房或者有暖气的地方,并把玩核雕的时候一定要把手洗干净,否则核雕会变得很脏,清洗不干净就会很难看。玩核雕不要心急,玩核雕没有任何捷径,就是多把玩,坚持下来


银币如何清洗

宠物医疗器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