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桂(公元1700年—1775年),字月轩,号清华,白族,今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诺邓镇诺邓村人。清乾隆丁卯科(1747年)乡试中举为亚元。有“滇中一儒杰”之美称。黄桂学识渊博,著述丰硕,有《观易之门》、《清华文集》、《清云馆集》等。有作品收入《皇朝经世文编》,其中有上书朝廷提出靖边之策,受到当朝重视。有的收入《滇系》,有的收入《滇南诗略》,有的收入光绪《云龙州志•艺文》,他的诗作获得当时名家很高的评价。总之,黄桂在乾隆丁卯(1747年)诗家的诗作中堪称第一,不愧是云龙历史上第一位著名诗人。
黄桂对振兴家乡教育,培养造就人才,功劳卓著。云龙历史上第一名进士马锦文是他的学生,第二名进士黄绍魁是他的侄辈,他还和本邑诸多贡生一道倡修建起了孔庙和崇圣宫。在他及许多历史名人的影响下,云龙人才辈出,健康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展现了其高风亮节的崇高风尚和爱国爱乡爱民的挚热情怀。
大理州云龙县诺邓镇诺邓村黄氏先祖黄孟通是福建邵武人,明成化二年(1466年)到诺邓任职五井提举(管理盐务的地方官),后因所辖顺荡井盐课任务未完成,朝廷究责,令其子孙补征盐课,黄孟通致仕回归福建,其后代留籍诺邓衍为一个黄氏大家族。黄孟通离开诺邓时留下一首充满乡愁情绪的诗:“荣仕滇南近十秋,闷对青山作酒筹。君恩放归思故土,诺阳风脉却难丢。留下儿孙居此地,崇山当作铁幞头。他日帝都若相会,只说邵武是故州”,寄托着对后人科举扬名的殷殷希望。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黄孟通第十代孙黄桂出生,黄桂“自幼清姿挺拔,器宇豁达”,为诺邓黄氏家族的人文复兴掀开了光彩的一页。
青年黄桂虽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又为人正直、急公好义,常胸怀大志欲报国家,却因家境贫寒,纵有满腹经纶,仍然只能在诺邓村设馆教学。为承祖先遗训,黄桂数应科举,但直到四十七岁那年才和他的学生马锦文一同应乾隆丁卯科乡试中举。考取举人后朝廷欲委以知县,因他年事渐高而转任永善县(今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教谕。到黄桂六十岁时,他儿子黄绍香亦在庚寅科乡试考取举人,自此他“林下优游,不欲为五斗米折腰,尤是雄心稽古,矢志著述”,享年至七十五岁寿终。
在云龙历史上,黄桂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个著名诗人。黄桂诗作被当时的名家给予很高评价,《新纂云南通志》载:“先生诗名噪甚,惜遗稿不慨见,犹记其出滇南胜景起句云:‘半生为地限,今日出滇南’。其辰州道中云:‘老奔黔道千山马,寒卧辰州十日船’,皆警句也”。《国朝滇南诗略》录黄桂诗作数首,被评“笔力纯是杜韩家法”,“确是盛唐风格”。除了诗作,黄桂的散文著作在云南丁卯诸家中也别具特色,在清代《皇朝经世文编》中收有黄桂上书的平缅靖边等策,很受朝廷重视。
诺邓黄氏家族自黄桂以后,科举益盛,清代云龙历史上的三名进士中就有黄绍魁、黄云书两人出自黄家,而族中考取贡生、秀才等等更是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