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三角鱼知识网

徐悲鸿国画马技法的独特之处

07-16

徐悲鸿国画马技法的独特之处

1、用墨勾勒。先用铅笔或炭笔轻轻勾勒出轮廓,再用勾勒笔用淡墨勾勒出马的全身。一般先画马头。从耳朵开始画,再从嘴巴开始,从下喉开始画,最后是眼睛。勾勒眼睛时要注意透视的变化。但顺序并不固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方便程度稍作改变。不过这种画法比较容易把握马头的特点,避免变形。

马头画完后,可以画颈、胸、鬃毛,然后是背、前腿、腹部和后腿,最后是马尾。勾勒时线条要有轻重、快慢的变化,不要只用等粗细的线条,这样会增加线条的生动活泼感,为刻画形象提供良好的手感。鼻梁要细一些,硬一些,有光泽。嘴唇也要变化多端,用短线勾勒,笔断而意连。马的突出部位,也就是高的部分,要用粗细不一的线条交替使用,这样容易表现马的立体感。用较细较平滑的线条勾勒蹄冠和骨头突出的部分也是适宜的。此时,笔尖要画在外圈,凹陷部位要用重笔,笔尖要画在内圈。 鬃毛和尾巴要用线轻轻画,不用太用力,以便后面能呈现出丝毛。勾勒好轮廓后,开始用淡墨渲染。淡墨必须用磨好的浓墨加水调匀后使用。不要用磨好的淡墨,因为这种墨缺乏光泽。

2、国画画马时,一毛笔蘸水,一毛笔蘸墨。每次蘸墨时,都用蘸水的毛笔蘸墨,一般用毛笔的侧面蘸墨。这样,由于笔尖的水墨量不同,便能产生逐渐褪色的色彩,渐渐淡去,不留任何墨迹。画完后,用水笔轻轻一抹即可。如臀部,染后要有圆润的感觉,不宜过浓,也不宜过淡,要均匀,逐渐变化。染过一次若还不满意,可等干透或八成干后再染第二次,直至马的立体感明显显露出来为止。但初学者不是染过浓,就是染过淡,要尽量避免。

马的身体通常用较大的笔触画在后臀部外缘、腹部下方、腿部肌肉凹陷处以及胸腹交界处。马的颈部有一组肌肉要画得有力、突出,突出胸部的两块胸大肌,也应显得强壮有力,因为马运动时头部抬高,前胸十分发达。

染完这些区域后,最后染头部。马头是马的中央,所以染的时候要小心。使用中号或小号的白云笔,染色效果更佳。按照马头的结构,一笔一划地染马头,使结构清晰完整。先染耳朵,然后是额头、前脸、鼻子,最后是嘴巴。最后染马腿。染鼻子的时候要分清浓淡,不要染得深浅一致,否则会像黑洞一样呆板。把马嘴染清楚,嘴唇稍微加深一点。

最后一步是给马的鬃毛、尾巴等部位染色。染鬃毛时要一缕一缕地染,以鬃毛的大结构为主体,以马的鬃毛为根基,一层一层地染。一次不要涂太多墨,要用淡墨多染几次,最后再盖上一层淡墨。

3、上色:把马的凹凸部分渲染好之后,就可以上色了。上色过程一般分为两个步骤,先用调好的颜色均匀地覆盖住。一定要涂得均匀,可以用大一点的山羊毛刷,颜色和水要稍微多一些,但颜色不宜过重。马的颜色虽然深,但也要反复涂刷,否则一方面容易有色痕,另一方面也不容易涂得均匀。为了避免上色不均匀,也可以在上色前先涂一层白粉打底,然后再上色更均匀。这样画出来的马颜色不稀薄,反而有厚重感,可以增强马的质感和体积感。马的眼睛、嘴巴、额头和脸部之间要留出空白,为以后的细微处理留出空间。

中国画马的画法,是在平画的基础上用色渲染,把马的凹凸部分用色表现出来,同时形成马的大致造型。渲染的方法与用墨渲染的方法相同,逐层逐渐覆盖、逐层着色。给鬃毛上色时,分缕后,可在暗处加深色,在亮处加浅色,如有白色鬃毛,可加白粉。给马的眼睛上色时要十分小心,先用稍深的色勾勒出马的眼睛轮廓,再由外向内染眼珠,使眼珠显得圆润、球形,由外向内逐渐变浅变淡,一般用赭石加少许墨,最后用浓焦墨点缀瞳孔,留出高光。用细毛笔在眼睑上画几根睫毛;嘴和鼻子已用淡墨染过。 此时用淡靛蓝加少许赭石沿内轮廓线染,鼻梁可适当加深,直至满意为止。最后用极细的笔在嘴唇上画几根细毛。画马腿的方法与以上各部分基本相同,但一般画优良品种马或描绘高大精壮的马时,常用两种颜色把从蹄子到腿关节处的区域分开。如“四蹄踏雪”的马,上部为彩色,下部为雪白色。为了使白色不至于太过刺眼,除了考虑其固有色外,还应考虑到光线的反射和周围环境,在暗处加些淡赭石或靛蓝。这样的对比,会使白色不那么呆板刺眼,而具有生命的气息,同时在质感上给人以真实感。

马蹄冠如柱,画时要有透视变化,一般多以俯视为主,只有画马奔腾或奔跑时,才露出蹄下部。用淡赭墨勾勒马蹄,最后用浓墨勾勒蹄冠,用笔也要有变化,要省去亮部。

国画马中,画马身上的蝉时,用墨较多的毛笔点画,再用沾过水但挤干的白云笔吸水,与无骨点叶法类似,显得生动自然。

1. 传统画马代表作品

唐代是画马非常成熟的时期,出现了曹霸、韩干、张萱等大师,这是中国画马正式形成的第一个高峰。清代任伯年的出现,改变了中国画马谨小慎微的风格,他的作品或细腻深情,或粗犷奔放,浓墨浓墨、干墨湿墨兼备。虚笔如云卷云舒,流畅婉约,实笔如逆水行舟,气势磅礴。造型千变万化,徐悲鸿先生对其十分喜爱。↓↓↓

2.悲鸿画马的特点

悲鸿画马注重解剖:徐悲鸿早期画马,大量速写、素描,对马的构造十分了解,通过对马解剖结构的研究,熟悉马的骨骼,因此悲鸿画的马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无论何种动态,都栩栩如生,自然逼真。

马的颈部由七块骨头组成,第一块连接头部的骨头叫颈椎,它与头部连接的表面是平的,使头部可以左右活动,颈椎可以上下活动,从而形成头部的圆周运动。从下面的速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悲鸿先生是如何通过解剖关系和实践来掌握马颈部的运动规律的。

焦点透视法的引入,彻底改变了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法,使得画马更加科学,马体更加立体,画面更加逼真,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

北红马注重三维效果

悲鸿的马造型最大的特点,就是用中国画的造型语言来表达写生的关系。马身上的每一部分都按照写生的思路来描绘,形成很强的立体感。这是我们在唐宋画家或明清画家的马画中找不到的。↓↓↓

下面这幅图是唐代《百骏图》和清代《傲马嘶鸣图》的局部图,给人一种平面效果,和悲鸿的骏马形成了对比。↓↓↓

(1)天然马体

马按照体型特征可以分为轻马、​​重马、小马三种,北红马明显是轻马的变种。↓↓↓

(2)北红马与自然马颈部对比分析

高大长型是徐悲鸿马变形画的特点。

注意观察北红马的颈部高度,重马的颈部粗而短,轻马的颈部细而长,北红马明显长度较高。从示范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头部与背部的相对位置,由此可以看出颈部抬高的程度。↓↓↓

北红马的脖子在正面和侧面角度基本是不变的,这个角度就跟背面和正面角度一样,如果脖子拉长了,会感觉不舒服,给人一种不协调的感觉。所以拉长不拉长都是为了美观。如下图左下角,脖子拉长了,感觉不舒服。↓↓↓

悲鸿对马的改造也有个演变的过程。从他早期的一些马画中,我们可以看到马的造型并没有偏离原形太远,基本是写实的。比如《九方皋》这幅著名的群马。画中的马明显是自然状态的。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挺拔长健”的风格。↓↓↓

悲红马夸张地拉长了腿的长度。↓↓↓

四肢比普通马长,是北红马的变种之一。↓↓↓

四、悲鸿马眼、马鼻特征分析

眼睛和鼻子的结构也很复杂,北红马分别用一个圆圈和一个点来概括。额头窄、鼻孔大、眼睛大的马是优良品种,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北红马具备这三个特征。鼻孔大的马肺活量也大,这种马擅长奔跑。↓↓↓

五、悲鸿马尾特征要点

轻型马的尾巴上的毛较少。

(1)重马尾,头发浓密。

(2)悲红马取马尾厚重的特点,同时又强调马的灵动性,加以夸张,使马处于“动”的状态,即使马静止不动,尾巴也在摆动,增加了马形的美感。

(3)重马尾,发根紧贴臀部。

(4)轻马尾应该与臀部保持相当的距离。↓↓↓

6.悲鸿画马尾步骤

(1)悲鸿的马尾笔法如兰花,先浓后淡,渐干而止。

(2)如同书法的笔触,流畅、优雅。

(3)用笔要有交替性。

(4)关注现实与虚幻之间的动态变化。

(5)(6)尾部透视变化较大,用笔时应注意这些特点,用笔原则为:先浓后淡;先实后虚;先重后轻。↓↓↓

尾部与鬃毛相比,动态、变化、活动范围、透视关系更大,所以加强尾部的练习很重要。悲鸿的马尾画法舒展,概括性强,动态大,风格多,是画马的典范。一般从左向右画,但从右向左画较难掌握。↓↓↓

7. 练习画鬃毛

左图为原图复制,右图为分析图,右边虚线部分为浅墨层,先画深墨层,再画浅墨层。↓↓↓

练习鬃毛绘画的技巧

(1)运笔要快;(2)起笔要实,收笔要空;(3)水量要少;(5)以中笔为主,略带侧笔;(6)笔触要交错,以增加厚度;(7)待笔稍干时,再加一抹轻描淡写,使刷毛更饱满。↓↓↓

8.悲鸿摹马方法及画马程序

(一)双钩法:理解悲鸿的马

(2)灌墨方法:熟悉笔墨

(3)直面问题,强化认识

(1)双钩法

双勾法是我们理解悲鸿马的第一步,通过双勾,我们可以理性的理解悲鸿马的造型,进一步了解它的具体形态,四肢的长短,鬃毛和尾巴的结构,以及用笔的基本特点。实线是主要的轮廓结构,虚线是辅助线条。这种学习形式其实和书法中的双勾法是一样的,是初学者画马的一种有效方法,优点是可以画得很像原作,缺点是不能体会到自由书写的乐趣。但这也是学习过程中一种有效的方式,只有走过这个阶段,才能掌握第二、三阶段。所以,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认真走过这个阶段,不能好高骛远,否则只会仓促而失败。(虚线为淡墨)↓​​↓↓

(2)灌墨方式

为什么叫填墨呢?就是用墨把有限的范围填满。这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法,结果看似形式相似,实则精神饱满。尽管如此,这也是初学者必经的“学走路”阶段,只有跟着师傅的脚步,才能用心领略其中的精妙之处。这个过程主要在于:(1)注意墨线的勾勒,体会悲鸿画马在不同位置线条的不同变化。(2)学习用墨的技巧,体会墨与水、水与笔速的关系。(3)鼻梁上涂白,是悲鸿画马时常用的方法,不但能加强鼻梁的位置,还能丰富画作的层次。↓↓↓

(3)面对的方法

画单件草图时,要注意外轮廓和大结构的准确,特别是结构之间的关键部位一定要保持好距离,否则就会走形。主线用来建立造型结构,确定主要关系,辅助线(渲染)用来加强效果,强调结构的阴阳体积,两者不可忽视。↓↓↓

9. 马悲鸿作品中的书法运用

说到徐悲鸿的马,不能不提他的书法艺术。徐悲鸿的家世为他的书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又在康有为的指导下,书法功力大有提高。他的宽阔结构和深邃线条是写意画马不可或缺的基础。两者相得益彰,画面上的题字也大大提升了作品的观赏性。↓↓↓

无论是传统的工笔画马,还是徐悲鸿先生的写意画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用笔的中线。中线的特点是圆润、厚重,悲鸿先生的马与书法的笔法,尤其是篆书的笔法有相似之处。我们可以从篆书的笔法中体会到用笔的功力,以及用笔的停顿与真实。↓↓↓

普贤菩萨吊坠佩戴要求

瑞典柯基犬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