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紫砂,毕竟还是属于小众爱好,很多完全不了解紫砂的人都以为紫砂就应该是紫色的。
稍稍深入了解便可知,紫砂色相丰富,即使是相同的泥料在不同的窑温下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在网络上,时不时的看到在问,有没有黑泥或者黑朱泥的紫砂料?
其实,黑色的紫砂壶在紫砂市场特别是近几年来是非常常见的,所以也导致许多人觉得稀奇,珍贵,一大批黑色的紫砂壶收到了市场的热捧。
不过即便如此,黑色的紫砂壶相较段泥、紫泥这类主流泥料似乎没有那么受宠,又因为真假难辨,于是被有些壶友打入了“冷宫”。
遍查典籍,关于黑泥的描述寥寥无几。但是,历史上却有顾老亲自做鉴定的黑砂铜提梁壶,如今馆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中。按顾老的所言,黑砂这一泥料在乾隆时期有,在嘉庆、道光年间绝迹。
大家肯定会问,市面上的那些黑色的紫砂壶到底怎么弄的呢?其实,无非是这两种手段,人工调配泥料或是捂灰工艺。
1. 泥料的调配:
现在技术这么发达,把泥料调配呈黑色还真不是个事儿!在紫泥中添加金属锰,即可把紫泥的色泽变为黑色。当然,其中的配比我们不得而知,一般都是家传秘方或商业秘密。
2. 捂灰工艺:
焐灰工艺自古就有,以前采用谷糠做填充料来焐灰,如今普通采用木炭粉等物来填充,原理是一样的。由于烧窑时将壶烧花了,也就是烧成的泥色不匀,想弥补泥色,于是便放入谷糠等物停止焐灰,以期烧成黑色后,可以统一泥色。
捂灰工艺发展到现在,反而成了很多商家用来冒充黑泥的手段。
焐灰对火温要求比较特殊,朱泥类结晶程度较高,出现液相相对较早,因此焐灰成功几率趋近零。而段泥的含铁比较少,焐灰后颜色不好看,黑色色相不统一,所以一般也不用段泥壶来焐灰。紫泥类的紫砂壶最适合焐灰。
除了以上的两种人为的工艺,当然也有真正的黑色的紫砂壶。
1. 原矿黑泥:
原矿黑泥是确实存在的,只不过产量很少,从矿脉来看,有的只是在天青泥下方的一小片区域。黑泥泥质疏松,在古时常被用来装饰紫砂器,很少单独制作成器皿。
故宫博物院藏的定王府,藏有恒堂款,凸雕花卉蝙蝠纹把杯是少有传世黑泥杰作。
花卉蝙蝠纹把杯
2. 原矿乌泥:
乌泥成色并不是纯正的黑色调,而是黑褐色中带有一些紫红色调。
有人误以为黑泥和乌泥是一种,其实乌泥属泥质粉砂岩,一般产于紫泥泥层上部,从大类上来看,属于紫泥的范畴。
原矿乌泥
熟泥比较细腻,耐火度极高。以前大多是用来制作坩蜗、模具等高温耐热容器,或者用来制作花盆等。
用来制壶的精品乌泥产量稀少,乌泥壶的传世珍品更是可遇而不可求。
比如在2013年的保利秋季拍卖会上,陈鸣远的乌泥束腰壶,以989万元的高价成交。
清康熙 陈鸣远制 廉斋铭 乌泥束腰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