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日报网】
天下禅茶出径山,一杯通透在人间。
4月20日下午,一场经典的宋式点茶表演,让众多北京茶客感到了宋韵文化之美。作为人类非遗项目“径山茶宴”的重要内容,点茶是宋人饮茶的优雅生活方式。
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晓云教授说,在中国的文化名茶中,像杭州余杭的径山茶这样走过千年历史,依旧走在“国潮”时尚前沿的,非常少见。根据“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专项评估”课题评估,余杭径山茶品牌价值已突破30亿。胡晓云教授说,这得益于余杭区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篇大文章,协同推进品牌化、数字化、品质化、规模化、融合化“五化共促”发展,推动径山茶成为余杭文化“金名片”、乡村振兴“金钥匙”、实现共富“金叶子”。
径山禅茶文化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至盛唐,迄今已有1200余年。2011年,径山茶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径山茶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双胞胎”,共同推动径山茶与时俱进、星火成炬。
农历每月初一,径山禅寺照例会举行一场径山茶宴公益体验活动,张茶榜、击茶鼓、恭请入堂、上香礼佛、煎汤点茶……游客置身其中,宛如回到宋代,与僧人、施主、香客来一场跨越时空的亲密接触。
“‘径山茶宴’庄严高雅,我想做个茶汤会,让更多普通游客体验径山茶的魅力。”径山村党委书记、余杭区径山茶炒制技艺非遗传承人俞荣华说。
在径山寺大师傅的指导下,俞荣华联合众多茶人潜心摸索,小至磨茶用的石磨,点茶用的建盏、茶筅等工具制作,大到整个茶宴的礼制流程,茶人们精益求精,让径山茶汤会变得更加“雅俗共赏”。
俞荣华和团队还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创新,加入花道、香道、书法、抹茶制作技艺等内容,完善了一整套径山茶宴展演项目,让游客们领略到径山禅茶的唐风宋韵。
此外,依托非遗等文化和生态资源,当地设计推出了众多茶文化旅游产品,以及传统民俗、传统手工艺、特色农产品制作等多项体验活动,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停下人生一小步,端起径山大碗茶。”一种豁达乐观的禅意生活方式,正随一杯杯清茶的入喉在人群间扩散。为了让更多人爱上喝茶,余杭区聚力打造不同客源群体版本,大力推动茶文化非遗进景区、进校园、进民宿,开展唐代煮茶、宋代点茶、茶筅制作等非遗活态化体验活动和教学课程,积极推广径山茶文化,讲好径山茶故事。
茶叶如何升级至茶业、产业?
从径山村“茶二代”周颖身上或许可窥一斑。
“将团茶碾成细末,放入茶盏中,先注少量沸水调膏,再量茶注汤,边注边用茶筅击拂……”宴茶·径山筑的“当家人”周颖是国家二级茶艺技师,她正手把手教游客做点茶。
周颖的店里不仅有点茶,还为年轻人开设了围炉煮茶、制茶等体验,同时,她还将径山特有的茶文化、茶风味融入菜式,推出了以径山茶入菜的“茶餐”。高峰时期,一天有200多名顾客预约,一年能接待2万余名客人。
像周颖一样的年轻“茶二代”,如今正接过父辈们的接力棒,以更具创新力的想法传播茶文化,推动主题民宿、特色庄园以及剧本杀、研学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形成了以禅茶文化为核心的茶文旅深度融合产业形态。
近年来,余杭区坚定不移做大茶规模、提升茶品质,不遗余力做强茶品牌、弘扬茶文化。全区累计发展茶园7万余亩,有2多名茶农、100多家茶企,初步形成以径山毛峰绿茶为龙头,径山红茶、蒸青茶、径山抹茶及各类茶衍生产品共同发展的茶产品格局,去年茶产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
为进一步统筹发展茶产业,余杭区打出一套振兴茶产业“组合拳”。成立专门“茶办”,设立专项资金约1亿元,用于支持径山茶发展。出台《径山茶“五化十条”行动计划(2022年—2026年)》,从品牌升维、市场拓展、品质升级、科技人才、产业融合、文化挖掘等10个方面,对5年内径山茶产业的提升作出安排部署,真正让径山茶成为赋能茶农、赋能茶企、赋能茶文旅的“金山茶”。(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杜娟)
【责任编辑:许聃】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