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三角鱼知识网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安全隐患消除,外观焕然一新

05-17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安全隐患消除,外观焕然一新

长江日报5月16日讯5月16日,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重装开放。建于1979年的纪念馆经历半年的修缮后,电气线路、给排水得到全面改造,馆内七成木质窗扇得以更新。当天是武汉解放72周年纪念日,纪念馆推出“红色基因深植我心 八办邀你走党路学党史”活动,吸引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近300名大学生前来打卡。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重开后迎来首批观众。长江日报记者冯爱华 摄

16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来到位于长春街57号的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看到临街外墙变清爽了,曾经被密集电线遮挡的青灰色建筑展露原貌。“历时半年的修缮工程主要做了修复房屋漏水、电路改造、木质门窗更换、给排水改造等,工程建筑总面积达2288.6平方米,是建馆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整修工程。”纪念馆副馆长周强介绍。

修缮工程向“内”发力,在看不见的地方下功夫。电气改造不仅消除了消防安全隐患,也让电线藏起来、建筑外观美起来。而在“修旧如旧”原则下,木质门窗、建筑构件严格按照原材料、原工艺和“最小干预”前提,进行更换或修复。

纪念馆入口的木质大门曾经开了锁孔,这次修缮中按原样将锁孔修补如初,门上的金属把手则保留了原件。地面的大理石、楼梯台阶的水墨石破损之处尽量找到相同材质、相似纹路的材料进行嵌缝修复,让修补痕迹“隐身”。

嵌于青灰色砖墙的黑框窗扇曾是纪念馆标志性的外观。此次修缮,对全馆木质框架窗扇中的三成进行更换、四成进行修补。“窗扇木质部分完全按传统手工榫卯结构来制作,油漆则经过刮灰、批灰、上油、上漆四道工艺,确保修旧如旧”,周强表示,为了让木材更符合需要,他们从汉阳显正老街拆迁地收集了一批老房子的梁架,“都是百年的老木头,含水率更低、耐水性更好”。

据悉,更换下来的建筑构件部分入库收藏,并将在未来作为展馆历史的一部分进入展陈,“用于展现历史的原貌”。

纪念馆重开之时,同时推出“走党路学党史”活动,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近300名大学生分为5个小队,分别走访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解放公园苏联空军烈士纪念碑、中山公园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受降堂等抗战遗址,学习党史,重温红色文化。

纪念馆外墙。长江日报记者冯爱华 摄

链接: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坐落于江岸区长春街57号,是一幢四层楼房,地处汉口老日租界历史文化街区,毗邻百年中山大道,北依繁华商圈武汉天地。

1937年10月董必武来武汉筹建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初设在汉口安仁里1号,同年12月迁此。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建立的公开办事机构,1937年12月—1938年10月,周恩来、董必武、秦邦宪、叶剑英、邓颖超、王明等中共领导人在这里领导长江局和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的工作。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的指引下,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在广泛动员全国人民、实行真正的全民抗战,组织和宣传群众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聚集、输送抗日人才,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坚持持久战,积极开展反投降反妥协斗争,保证长江局机关安全,争取国际了解、同情和支持,领取、筹集、运送物资和经费等各个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是依托于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而设立的。旧址大石洋行原为一幢砖混结构的日式建筑。该建筑于1944年日军占领期间被美军飞机炸毁,1979年重建并对外开放。2013年,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该馆陈列《大武汉1938——武汉抗战历史展》展出,以186张图片、138件文物和大量视频影像资料,全景式展现了中国人民抗击日寇侵略、保卫大武汉的历史。展品包括周恩来和邓颖超曾披用的围巾、董必武在武汉使用的公文包等多件国家一级文物

由于屋顶漏雨、墙面老化等原因,2020年10月以来,国家文物局和省、市文旅部门组织对旧址进行了全面修缮,工程建筑总面积达2288.6平方米,是建馆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整修工程。

(长江日报记者冯爱华 通讯员周强 傅少瑾)

【编辑:付豪】

美国可卡犬英文

柳公权书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