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在生活中一直伴随着我们左右,哪怕生活瓷器并非多么名贵。若说到名贵的瓷器,了解颇多的应该是茶友和藏友这两类人,但中国瓷器浩如烟海,琳琅满目,往往会有很多不甚了解的瓷器,今天小编把收罗来的一些瓷器种类进行整理,看看你是否都见过!
说之前,大家肯定听过釉上彩和釉下彩,但往往搞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其实大家可以简单点,理解为是一种工艺,是一个陶瓷的大分类,下面小编先说说这两种。
釉上彩
字面意思就是彩饰在釉面上,是在已经烧好的素器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600-900度的温度烘烤。这种工艺瓷器最早是在宋代,不过说到釉上彩,印象中明清两代的瓷器很多,比如清代著名的珐琅彩,也有斗彩、粉彩之类,都属于釉上彩。
釉下彩
这种瓷器可以理解为,在胎体上彩绘之后,上面还有一层透明釉,这类瓷器是入窑经高温(1300℃左右)一次烧成的。釉下彩最早是见于唐代,但其主流产出依旧是明清两代,如青花、釉里红。
接下来就是各类瓷器的细致分类了。
青釉
说到青釉大家应该并不陌生,青釉与白釉一直是广受喜爱的瓷器种类。青釉的青主要是铁着色,只要釉中的含铁量在一定范围内,并经过高温烧制,便会呈现出青色。青釉深究历史的话,商周的原始青瓷是其青釉的始创期。宋代时期是其巅峰时期,其中有橄榄青、粉青、天青等等。
白釉
白釉烧制对釉料含铁量有着苛刻的要求,其含铁量要降低到0.75%以下,施于洁白的瓷胎上,入窑经高温烧制,就会产生白釉。考古发现,在东汉墓葬出土过白瓷,所以我们暂时可以认定白瓷的始创是在东汉时期。其中,唐邢窑、宋定窑、元景德镇窑都是著名的白瓷窑口。明代永乐甜白釉、明清德化窑象牙白釉等都是有名的白釉品种。
黑釉
同样是以铁为主要着色元素,釉中需要含有5%以上的铁量才会呈现黑色。东汉越窑便已烧制出黑釉,但那时的黑釉不纯。东晋到南朝初的浙江德清窑,烧制的黑釉瓷釉面光泽,色黑如漆。
红釉
釉料以铜为主要着色元素,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焙烧,呈现红色。宋钧窑、元明清景德镇窑都烧制红釉。
卵白釉
元代景德镇窑开始烧制,釉色呈现出失透状,色白微微带青,似鹅卵色泽。因元代枢密院曾有订购,印花间有"枢府"落款,也称"枢腐瓷"。
甜白釉
甜白釉是白釉瓷中的名贵品种之一,是明代永乐年间由景德镇窑烧制,在有暗花纹饰的薄胎器物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
梅子青
青釉瓷的一种,以铁为主要着色元素体现,采用多层施釉,所以它的釉层会比较厚。但其釉色莹润青翠,如同青梅,是南宋时期龙泉窑的杰出作品。
粉青
青釉瓷的一种,粉青釉色是在青绿之中显得粉白,而粉青也是南宋时期龙泉苑的代表,清代雍正年间景德镇的粉青也烧制的十分成功。
釉里红
釉里红是釉下彩的一种,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元素,在瓷胎上进行彩绘,经高温盛器。白底红彩,红彩在釉下。始烧是在元代景德镇窑,但明清时期工艺更加精湛。
郎窑红
郎窑红是铜红釉中的一种,是清康熙年间督窑官郎延极,烧制出的新品种,以其姓氏命名。釉色红艳,并伴有冰裂纹。器物口部多呈淡白色,器物底边有釉汁的流垂凝聚,但不流至底足。
胭脂红
胭脂红是一种低温瓷器,在烧成白瓷后,吹上一层以金为着色剂的油料,再经过800度的低温烘烤,釉汁匀净,色如颜值。始于清康熙年间。
孔雀绿
孔雀绿是一种低温瓷器,因为色泽如同孔雀翎上的羽毛得名,元代的时候便已经所烧制,成化时还出现过绿釉下画青花鱼藻纹,十分名贵。
洒蓝
洒蓝又叫雪花蓝,以钴为着色剂,经高温烧制成品,浅蓝色釉面上呈现深蓝色斑点,犹如洒下的雪花。是在明宣德年间景德镇创烧,但产品最精是在清康熙年间。
青花
青花是釉下彩的一种,以氧化钴作为着色元素,首先在瓷胎上绘画,在施以透明釉,经高温烧成。唐代时期河南巩县窑已有烧制,但是在元代景德镇窑才得以成熟,是明清两代的主流。
今天小编就先说这么多了,当然这只是中国诸多瓷器中的一部分而已,说是冰山一角也不为过,看到这些琳琅满目的瓷器,是不是已经感到美不胜收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