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大鱼是每个钓鱼人的梦想,在追寻大鱼的路上,钓鱼人的步伐从未停歇。但是,这条路很崎岖,纵使我们跌跌撞撞,头破血流,也未必能到达目的地。
其实,夜钓和大鱼邂逅的概率更高。
前些年《垂钓》杂志有个《超级大鱼榜》栏目,通过那些上榜大鱼的钓获时间,我们就能看出些端倪来。
翻看2011年全年的《垂钓》杂志,共有上榜大鱼18条,其中夜钓上榜5条。
按比例看,夜钓大鱼的效果似乎并不理想。但是,这5条大鱼却是大鱼榜中的超级大物。
这说明,夜钓和超级大物遭遇的概率更大。
其实,这个规律我早就发现了,因此多年来一直喜欢夜钓。
虽然我尚未遭遇那种能叫所有人血脉贲张的超级大鱼,但是能被称作“大鱼”的常规大鱼还是钓了不少的。
回顾近年来的夜间野钓战例,如果按单尾鱼获大小计算的话,我也是多次当过“库冠”的人。
因为我夜钓一直把大鱼作为目标鱼,并且我有意把夜钓的优势发挥到最大,这样和大鱼遭遇的概率就增大了。
我先说说钓饵。固态饵和面饵相比,谁的诱惑力更大?肯定是面饵;在水库野钓,固态饵和面饵哪个持钩时间更长?肯定是固态饵,比如玉米粒。
于是,矛盾来了——想要饵料在钩上保持更长时间,就要用固态饵,牺牲的是对鱼的诱惑力。
相反地,如果用面饵,诱鱼性能提高了,持钩时间却很短,因为小杂鱼的攻击无处不在。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答案很简单——夜钓。
晚间小杂鱼都安静下来了,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做文章。
我在夜钓的时候用得最多的是那种缓慢雾化的面饵。但是,面饵并不是我钓大鱼的唯一钓饵,有时我也用青玉米或自己发酵的老玉米。
究竟用哪种饵料,要视水情、鱼情而定。
另外,不论用哪种钓饵,我基本都用发酵的老玉米来打窝子。下面,我来解释一下这样做的理由。
关于窝料,我的经验是量一定不能大,否则会把窝子打死,死窝显然比不打窝还糟糕,那些不加节制打窝子的人无异于自己挖坑埋自己。
因此,窝料绝不能打多。但是,野钓水域一般都比较大,若窝料的分量不够,又很难把鱼诱到钓点。所以,我的观点是窝饵分家。
做到了窝饵分家,窝料的用量就灵活多了。
我的窝料是自己发酵的老玉米,很多人不理解干吗不买现成的玉米窝料呢?原因很简单,买的玉米窝料效果没我自制的好。
其次,自制的更省钱。在使用各种玉米窝料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现象,质地硬的窝料更易于吸引大鱼,买的商品窝料对二三斤重的小鱼有效果,拿它作钓饵时,咬钩的也多是二三斤重的鱼。
钓到大鱼回家后,我总是习惯将其解剖,看鱼腹中有哪些食物,结果我发现,这些大鱼的内脏中均存在大量咀嚼得像沙粒子一样的老玉米,这都是我的窝料。
大鱼有强大的咽齿,可以嚼碎老玉米,小鱼则没这个本事。所以,我的老玉米即使用水煮也不完全煮熟,我会保留它的硬芯。
之所以有水煮这道程序,是因为水煮后的老玉米发酵速度更快(后来图省事,我干脆直接用冷水浸泡三五天就直接使用,甚至时间来不及时,冷水浸泡24小时左右,让玉米粒充分吸饱水就直接上阵了。当然,玉米还是发酵一些的好用)。
钓友们去夜钓,往往傍晚之前就到水边,为的是把握住傍晚时段的上鱼高峰。
钓这个时段,若用面饵打窝可就大错特错了,毕竟天没黑,小鱼很活跃,用面饵等于给自己找麻烦。
我们应该打一些老玉米窝子,用青玉米来垂钓。
道理很简单,在一堆大米中寻找另一粒大米很难,但想找一粒绿豆却很容易。这就是窝饵分家的原理。
天黑后,小鱼一旦安静下来,我们就要利用好这一条件,改用面饵。
我的做法是,天黑后立刻补窝子,一个钓点用1斤以上的干玉米(发酵前的重量),保守说1000粒以上,窝子的面积大约相当于一个家用洗衣盆的大小,1000粒玉米粒完全可以将这么大的面积彻底覆盖。
在这种密度的窝料里继续用老玉米作钓饵,被鱼发现的概率微乎其微。所以我用有一定雾化效果的面饵,并且是要缓慢雾化。
与钓小鱼不同,钓大鱼时,钓点内要保持安静,否则大鱼很容易被惊扰,所以换饵频率一定不能快,绝对不能像钓鲫鱼那样打频率。
换饵时也不要像钓鲫鱼那样手腕一抖把钓饵抖落在钓点内,切忌把诱和钓结合得那么完美。
钓大鱼时,一定要抛弃诱钓结合、养窝做窝并行的方式,要缓慢提竿,哪怕钓饵落在钓点之外,也一定要保证动作的轻和慢,以确保进窝的大鱼不被惊扰。
这种钓法追求的是大鱼被老玉米吸引进窝后第一时间就发现钓饵。
然而,这一想法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我通过解剖大鱼,观察鱼腹中的食物发现,哪怕窝料的面积很小,钓饵也很难被它们第一时间发现,它们要游弋一会儿、吃一些窝料后才发现钓饵。
实际上,我们能做的只是让进窝的鱼尽快发现钓饵而已。
我甚至认为,很多进窝的目标鱼吃了几口后就溜之大吉了,能上钩的是极少数。
不过,大鱼有这样一个共同点,即它们体形大,消耗也大,这也意味着它们食量很大。
只要它们肯吃,我们就有机会。
上述窝饵分家的例子不是教条,而是思路——利用夜钓的优势,把我们所掌握的技巧发挥到最佳状态的思路。
在我用老玉米打窝时,我分别会用面饵、青玉米、老玉米作钓饵。
钓饵的使用是和水情、鱼情分不开的,如上文所述,傍晚时我会用青玉米作钓饵,因为傍晚小鱼依然活跃,不适合用诱惑力更强的面饵。
早上也是同样的道理,一夜过后,太阳冉冉升起,小鱼们又重新活跃起来,用面饵肯定不合适,还是用青玉米比较好。
但是,凡事总有特殊性,我就遇到过一个小水库,里面大鱼不少,它们的后代也相当多,鲫鱼苗、鲤鱼苗的密度堪比其他水库的麦穗鱼,哪怕夜晚用青玉米,假信号都多得叫人崩溃,想要钓大鱼,只能用老玉米。
用老玉米作钓饵,用老玉米打窝,窝量绝不能大了,通常一次撒二三十粒即可,但是要勤撒,以小鱼闹钩两到三次为一个补窝周期,没有固定时间。
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小鱼虽然吃不下老玉米,但是不妨碍它们把老玉米窝料叼起来扔到远处。
一粒钓饵若是被啄了两次以上,那么每粒窝料绝对会被小鱼拾起两次以上。
受鱼线的牵制,小鱼叼不走钓饵,但是窝料很可能已经被扔到几米之外了,所以要补一次窝子。
干吗不一次性把窝子打足呢?针对这个问题,我曾特意做过试验,一次性打了很多窝子,结果浮标一动不动,非常安静,这说明没有小鱼来骚扰,同理,进窝的大鱼也没机会发现钓饵。
我的钓法虽然不一定每次都能钓到心仪的大鱼,但即便普通体形的鱼获也比别人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