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
近期野钓玩得比较多,也碰到不少喜欢野钓的钓友,有些钓友时不常过来询问为什么他那儿不上鱼,经了解,每个人的问题既有个性也有共性,问题大都出在一些细节上。
野钓相比较于黑坑和竞技来说,所钓的鱼都是生口鱼,不怎么挑食也给口儿坚决。同时野钓既没有任何限制又没有太多的讲究,不需要太精细,但在野钓过程中,还是有不少的钓友过度的粗放,不断的犯细节上的错误,最终钓不好鱼。
1.上来就打个大窝
很多钓友都有这个毛病,之前有专门的文章中已经说过就不再赘述了。有些钓友找到了一个新钓位,水底情况还没搞清楚,就开始打窝了,窝子打的倒是不大,结果一钓就发现这个地方挂底严重。
2.找底不准
野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水域底都不平,这杆是三目下杆就一目了很正常,没什么大问题。但在找底的时候,大家一般流程都是先用重铅粗找底,而问题就往往出在这个环节。很多钓友的问题就是重铅找底的时候抛满杆,这造成重铅快速到底,并使整个线组在水下呈倾斜状态,等正常钓的时候因为铅皮轻了,即使抛满杆还是可以让钩饵回荡一段距离,结果后面总感觉钓目不对,实际上已经非常钝了,这也是有人经常不上鱼但一上鱼就是大鱼的原因之一。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管是找底还是做钓,都不要抛满杆,尤其是浮漂用的比较大或饵比较重的时候,不但会容易过底,还容易中鱼后形成拔河,跑鱼切线。
只有针对一些特定问题而采用一些特殊钓法的时候才会有意识的采取抛满杆的方式,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3.目标鱼是小体型鱼时的抛杆频率过低
虽然野生鱼比养殖鱼更怕人更怕响动,但两三斤以下的小体型鱼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样胆小,两分钟一杆的频率对小体型鱼没有什么影响。2-5分钟一杆的这种频率对于钓小体型鱼是比较合适的,过低的抛杆频率在诱鱼和留鱼方面效果很差,会导致鱼口儿越来越慢。
4.饵料状态不符合鱼情水情
钓鱼经验丰富的钓友都更为注重饵料的状态而不是味型,而饵料的状态是可以决定鱼获的多少的。除了活饵、粮食等固定形态的饵,一般饵料状态可硬、可软、可大、可小、可搓、可拉,但不管是哪种状态,都是根据鱼情水情决定的,不是什么时候都是一种状态,那样如果正好符合当时情况还好,否则就可能会效果打折。味型是解决鱼想不想吃的问题,而状态则是解决鱼吃得容不容易舒不舒服的问题。
5.线组搭配不合理
绝大多数钓友的目标鱼都是小体型鱼,其中大部分都不足半斤,但却习惯于使用很大的线组,比如3+2,4+3,因为这种线组也能钓到小鱼所以就更加笃定自己的方法毫无问题,如果碰到大鱼也没事儿,跑了大鱼才是最后悔的,但实际情况是多数人几个月甚至几年也碰不到一条大鱼。而为了这罕见的大鱼牺牲了本来很高的中鱼机会,都得等鱼吃了死口拖着跑了才能看见漂像,实在。其实面对两三斤以下的野生鱼,最粗1.0的子线就完全够用了,只要刺鱼、控鱼技术好,周边和水下环境不复杂,0.2-0.6的子线都是可以应对大多数情况的。当然,线组搭配也是要配合鱼情的,鱼情比较快、小杂鱼多、目标鱼是鲮鱼草鱼这种冲劲儿比较猛的鱼的时候要相应的加粗线组或换成编织线。
6.基本功不扎实
上饵、抛杆、刺鱼、控鱼等基本功不扎实,尤其是抛杆不准,造成本来密度就不高的野生鱼更加分散。还有就是刺鱼,有些钓友手法特别猛,好像不猛就刺不透鱼嘴一样。有些钓友纯粹是因为刺鱼和控鱼手法有问题,不得不选择更大的线组,造成鱼情不好的时候更钓不到鱼。控鱼也是这样,有些钓友要么是生拉硬拽,要么就是顶不住鱼任由其反复下潜,增加跑鱼的概率。
7.一招儿使到黑
见到最极端的例子就类似传统钓一样永远重铅到底,这种钓法在鱼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尤其常见,因为资源好,重铅到底也能中鱼,所以就更加坚持这种钓法。这种钓法只要是资源或是天气出现变化,马上就不好用了。这个情况在南方钓鱼的时候非常常见,当普遍鱼情不好的时候,这些钓友还往往认为是饵料的问题,结果跟他换了饵料和钓位一样保持较高的中鱼率, 他才能服气。
还有就是不会根据鱼情的变化调整钓法,在春季钓鲫鱼的时候尤为明显。由于春季一天之中温度、阳光变化很大,加上有繁殖的需要,造成鲫鱼的一天之中会在不同的水层或深浅不同的地方活动,如果一天之中死守着一个钓位或一个水层,很可能一早连杆,一出太阳就没口儿。
和很多人的意识里不同的是,钓鱼真的是个技术活儿,会钓和不会钓的差异是很大的。生手和高手之间差异都是在细节上,只不过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些细节上的问题,资源越好的地方,越粗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