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三角鱼知识网

如何确定特定钩饵状态的钓目及钓目变化后的钩饵状态推断方法

10-06

如何确定特定钩饵状态的钓目及钓目变化后的钩饵状态推断方法

以普遍采用的双空钩调钓法为例。

前面“全调目公式调钓法”已经推导出,“调钓目差与调钓前后钩饵状态的变化量是精确的一一对应关系”。这个“一一对应”精简来说,就是“先悬后沉(无),漂升其目。先沉(无)后悬,漂减其目”。原理也极其简单。将漂尾看做弹簧秤(“动灵敏度”一文分析过,漂尾就是精确的弹簧秤),如果去掉下面悬挂的压漂若干目的重量,漂目当然就上升这么多目。一丝也不会差。如果在下面挂上压漂若干目的重量,漂目也一定会下降这么多目。与漂铅本身重量毫无关系。而对于弹簧秤来说,下面没有挂东西(无)与下面挂的东西的重量由地面承担了(沉)这两种情况是等同的,都是弹簧秤不再承担其重量。一句话,你挂上那么重,漂就下沉那么多目。你去掉那么重,或者那么重到底了,漂就上升那么多目。如图1。


下面先说说特定钩饵状态的钓目确定方法。

比如,钩目2目,饵目3目,带着两个空钩近底调4目,如果挂两饵垂钓时,要达到“一悬一沉”状态,需要钓几目呢?那么调漂得到调目4目时“先悬”的就是两个钩。那么,垂钓时,下钩变为到底了,即“后沉”,漂目就会上升一个钩目,变为6目(调目4+钩目2)。上饵调漂时没有,就是“先无”。垂钓时上饵悬浮了,就是“后悬”,漂目就会减少一个饵目,变为3目(6-饵目3)。此时下饵调漂时没有带,垂钓时是到底的,不影响漂目。上钩调钓前后都是悬浮的,也不影响漂目。所以,在钩目2目,饵目3目,双空钩调4目的情况下,调4钓3,钩饵就是严格的“一悬一沉”。“一”指的是一个钩饵的整体。例子里这个整体压漂目数Z=5目(2+3)。

总结一下“一悬一沉”状态钓目怎么确定。

1,双空钩得到一个调目T。

2,调目T加上一个钩目G再减去一个饵目E。就得到要达到 “一悬一沉”状态的钓目了。

其实,从置顶的“全调目公式调钓法”一文也可直接得出。将状态系数x=1,y=1代入公式即可得“一悬一沉”状态的钓目了:

钓目D=调目T-饵目E+钩目G

即,调钓目差等于饵钩目差时,钩饵状态就是“一悬一沉”。

全调目公式调钓法是极其精准的赋予初始钩饵状态的方法。无论多少比例的钩饵悬沉都可以用状态系数x和y代入公式直接得出钓目或者调目。

只是用全调目公式调钓法确定的是一个具体的钓目的“点”,如果钓目发生变化,就需要重新推断钩饵状态。下面就来说说钓目改变后新的钩饵状态的推断方法。

还以前面为例。本来确定了,钓3目是“一悬一沉”。可是一竿子打下去,钓目是2目。钩饵肯定就不是严格的一悬一沉了。变成什么样了呢?

实际钓目比要达到“一悬一沉”状态需要的钓目少了1目,说明期望到底(沉)的钩饵里有压漂1目的重量悬浮起来了。由于上钩饵已经悬浮了,只能是总压漂5目的下钩饵里,有压漂1目的重量悬浮了。

这区区1目对实际垂钓有什么影响吗?可以说,影响非常大。特别是钓轻口鱼时。如果是钓3目,就保证了“一悬一沉”状态。下钩子线顺延弯曲不挡口,适口性好。实际钓目2目,少钓了1目,就使下钩饵有悬。有悬的含义就是子线垂直受力了,也就是在钓台钓的灵半段,挡口明显。

如果实际钓目是4目,比要达到“一悬一沉”状态需要的钓目多了1目,说明期望悬浮的钩饵里有压漂1目的重量到底了。由于下钩饵已经到底了,只能是总压漂5目的上钩饵里,有压漂1目的重量到底了。就是在钓顿半段,适口性很好。

可见,区区1目之差,对于垂钓来说,就是灵顿两半段的本质区别!

总结一下钓目改变后新的钩饵状态的推断方法。

1,如果实际钓目比根据“一悬一沉”状态确定的钓目(可由全调目公式确定)少若干目,就是下钩饵里有压漂这么多目的重量悬浮起来了。有可能两子线均垂直受力了,在钓灵半段。

2,如果实际钓目比根据“一悬一沉”状态确定的钓目多若干目,就是上钩饵里有压漂这么多目的重量到底了。就是在钓适口性好的顿半段。

所以,“一悬一沉”状态就是推断新的钩饵状态的一个“标点”或者“参照”。毕竟它本来就是台钓灵顿两半段的分界钓目点。

由此可见,如果水底不平,或者抛竿稍偏,钓目都会改变。每次又要重新这么计算推断一遍。而且需要分别测得钩目饵目,确实麻烦。这就是那些以一个调目为基础的调钓法的弊端。所以我研究出“夹逼准则调钓法”,对于想要达到的特定的钩饵状态,只需要得到两个特征调目,钓目就在这两个特征调目之间即可。无需专门再测钩目饵目,可谓又方便又可靠。而且钓目从一个数值的“钓目点”,扩大至一个钩饵整体压漂目数Z的“钓目区间”,操作更简单,适应性更强。


吴冠中作品图片

荷兰猪是鼠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