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访古迹、看寺庙,一次到汝州风穴寺参观时,发现风穴寺的玉佛殿里,保存了一尊明代的白玉佛像,介绍说是明代永乐七年,周王府赠给风穴寺里的。后来,在嵩山会善寺里,又发现一尊白玉佛像,上面文字说是周王于永乐七年所造。又是永乐七年,又是周王造佛像。这不禁引起了我的好奇:难道在永乐七年,周王还造了很多佛像吗?
有了这个疑问,便开始去查找相关信息,经过数年的努力,找到了永乐七年周王所造的七尊玉佛:
一、嵩山少林寺阿弥陀佛。在少林寺文殊殿内,左襟上的文字是:“南无阿弥陀佛。周王为生男有爝,造佛像一尊答报佛恩,阐佛光于万载。永乐七年九月吉日。”
二、嵩山法王寺玉佛。在大唐塔塔心室内,左襟上的佛名看不清,其余文字是:“周王为生男佛宝,造佛像一尊答报佛恩,阐佛光于万载。永乐七年九月吉日。”
三、嵩山嵩岳寺玉佛。知情人说是明代永乐七年周王所造,上面文字不明。
四、修武县圆融寺辟支佛。现藏修武县博物馆,左襟上的文字是:“南无辟支佛。周王为生男有燉,造佛像一尊,答报佛恩,阐佛光于万载。永乐七年九月吉日。”
五、辉县白云寺大势至菩萨。现藏新乡平原博物馆内,左襟上的文字是:“南无大势至菩萨。周王为生女吉祥,造像一尊答报菩萨于万斯年。永乐七年九月吉日。”
六、汝州风穴寺释迦牟尼佛。左襟上的文字是:“南无释迦牟尼佛。周王为生男有煽,造佛像一尊,答报佛恩,阐佛光于万载。永乐七年九月吉日。”
七、嵩山会善寺弥勒佛。左襟上的文字是:“南无弥勒佛。周王为生男有炥,造佛像一尊答报佛恩,阐佛光于万载。永乐七年九月吉日。”
……
看来,明永乐七年,周王造佛像是一次规模很大的行为。
周王朱橚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明成祖朱棣的胞弟,洪武三年(1370年)封吴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改封为周王,十四年(1381年)就藩开封。洪熙元年(1425年)薨,谥号“定”,葬于今禹州市无梁镇。周定王共有15子、12女,其15子名字分别是朱有燉、朱有爋、朱有烜、朱有爝、朱有熺、朱有灮、朱有煽、朱有爌、朱有炥、朱有颎、朱有煴、朱有熼、朱有炯、朱有燆、朱有。女儿名字均不详。
从已经发现的玉佛可知,周王的这次造像,不仅有佛像,还有菩萨像,其目的主要是为自己的子女祈福,报答佛恩。已知的分别是有燉、有爝、有炥,有煽,还有一个“佛宝”,应该是小名,不知大号应该是哪一个。而发现的唯一的一个为女儿祈福所造的,是其女儿“吉祥”。这里面似乎还有个规律:为儿子所造的,均为佛像,为女儿所造的是菩萨像,而且佛像分别为不同佛的佛像,比如阿弥陀佛、弥勒佛、释迦牟尼佛、辟支佛等。而周王一共有15子,12女,如果造像,应该也不会厚此薄彼。这样说来,当时周王所造佛像菩萨像,当远远不止发现的这些了。
而在永乐七年周王造这批佛像之前,他还有过另一次造像活动。金申的《海外及港台藏历代佛像—珍品纪年图鉴》一书中,记载了一尊铜鎏金佛像的铭文:“洪武丙子四月吉日周府造一样四十八尊以报四恩者”,说明在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周王就曾经造过48尊铜佛像了。
今天,周王的这些造像都成为重要文物,有的成为寺院里的“镇寺之宝”,有的成为博物馆里重要展品。
最后,也拜托大家,如果发现哪里还有永乐七年周王所造佛像,请告知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