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热播的电视剧《人世间》,一段剧情令人印象深刻。省长与工人师傅结成了儿女亲家,28年间,两亲家的唯一一次礼尚往来,便是“贵州绿茶”。工人师傅茶礼送出去又被送回来的些许误会和纠结,却让观众记住了“贵州绿茶”的好。剧情讲述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事,那时的贵州绿茶还壁怀深山、珠隐流川,少为人知。中唐时期,茶圣陆羽在《茶经》中留下了“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的赞誉。唐时的思播费夷,绝大部分就在今天的贵州省境内。由于地处僻远,就连陆羽那样的茶界泰斗,亦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品尝到黔茶的,贵州茶的珍贵可见一斑。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随着贵州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建成,市场经济的活跃繁荣,一件瑕不掩瑜、木秀于林的茶界大事终于发生了。2017年1月10日,国家农业部向贵州颁授了“贵州绿茶”地理标志证书,农业部将一个省域生产的绿茶全覆盖地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尚属首例。证书确认了“贵州绿茶”产自“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的地区,确认了“贵州绿茶”的生产加工安全标准,确认了“翡翠绿、嫩栗香、浓爽味”的品质特征。
贵州绿茶地理标志。
2021年,贵州全省茶叶面积达700万亩,总产量46.99万吨,总产值570.95亿元,出口8321.9吨,创汇近3亿美元,贸易遍及欧美、俄罗斯、加拿大、东南亚、日、韩、巴基斯坦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贵州绿茶”这艘巨型绿色航母,凭借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春风,正铆足马力,起锚远航。
仙人岭鸟瞰茶海之心。①
如果说绿色象征着生机勃发、生命健康、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那么“贵州绿茶”的绿就不单是光谱决定的绿、绿茶工艺铸就的绿,而是生态环保的绿、护卫健康的绿,是那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绿,是那种来自于基因、吐纳于清新空气、吮吸于洁净水土、输送于茎干枝脉、充盈于叶芽细胞之中,那种无色无相的绿。这种绿,晶莹剔透,经得起最精密的仪器检验,经得起道德良心的拷问,经得起品鉴者挑剔的眼光。
“贵州绿茶”这看不见的绿,来自于大自然的馈赠与恩赐。在贵州万水滋润、千山奉绿的大美生境之中,矗立着一座茶业三阶绿色金字塔。第一阶是孑立于塔尖,出土于贵州晴隆县距今164万年,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四球茶籽”化石。第二阶是丰绕于塔腰,星罗棋布于贵州高山密林之中,经千百万年淘汰竞争幸存下来的百万棵古茶树。第三阶是700万亩生态茶园铺就的雄厚底座。贵州茶叶这座绿色金字塔是人民的金山银山,是传承坚韧生命种性、生生不息的茶叶基因库。贵州绿茶那看不见的绿,就发源于这里。贵州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科研人员,历数十年寒暑采集鉴定收储了3000多份古茶种质。他们利用古茶树基因精心培育出的黔茶系列品种,具备高抗虫高抗病高抗逆的品种特性,黔茶系列品种加工的茶品兼有高香浓郁、清甜回甘的风味。由于契合了适地适树的规律,黔茶系列品种在贵州生长树势健硕旺盛,叶片肥润,芽头饱满,产量高,品质佳,病虫害发生少而轻,使用农药少,深得广大茶农和消费者的喜爱。黔茶系列品种在贵州的推广面积快速增长。
黔茶系列品种。②
贵州茶业握有四张王牌: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源自古茶树基因的黔茶系列优良品种。
湄潭茶园。③
天,给了贵州少阳多雨重雾的气候。地,给了贵州山上有山、洞中有洞、川下有川的奇特地貌。同时也给了我们丰富的矿藏、水能和动植物的繁盛,给了我们秀美雄奇的山川,给了我们贵山贵水出贵茶的福气。世界茶的源头在中国,中国茶的源头在贵州。贵州作为中国绿茶最为适宜最大规模的生产地区,荣列中国茶业第一方阵。贵州绿茶已然成为贵州一张靓丽的名片,数以百万计的茶区老百姓因茶脱贫、因茶致富,贵州的山也因为有了浓郁的茶韵更显妩媚多姿。
“贵州绿茶”这看不见的绿,来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农耕文明的传承和坚守。在贵州茶区,普遍推广“林茶相间种养循环”这一具有贵州特色的茶叶生产种植模式。林茶相间避免了阳光对茶叶的直接照射,避免了重霜浓雾对茶叶的直接侵害,既保持了贵州茶青持久的嫩度,又丰富了茶青的干物质积累。种养循环,就是种茶的农民配套养殖家禽家畜,用沼气发酵、微生物发酵技术处理畜禽粪肥,既生产再生能源,又提供优质有机肥。有机肥的长期施用,培肥了地力,活化了土壤,促进了茶树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增强了茶树的体质和抗逆能力,提高了茶叶的品质。散布在远离尘嚣的青山秀水之间的贵州茶园,阳光下的叶面泛着油润润的光泽,足底下的土壤疏松如棉,发出滋滋的声响。茶农们固本培元的坚守,孕育出贵州绿茶优秀的底色。
九堡十三湾:林护嫩芽,花浸茶香。④
“贵州绿茶”这看不见的绿,是生态平衡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交相融合的结晶。为了解决茶园病虫草害的防治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挂帅组建的贵州茶业绿色防控团队,提出“生态为根、农艺为本、防治为辅、生防为先”的绿色防控策略,研发出了“以草抑草”“以虫治虫”“以菌克菌”“以菌抗虫”的绿色防控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的全面推广,大大减少了农药的施用量,以草抑草,覆草为肥,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改善了土壤的通透性,节减了肥料的投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三叶草:生为抑草固氮,覆为有机肥源。⑤
以虫治虫田间试验。⑥
以菌抗虫田间试验。⑦
野鹿盖虫语:人予我生存空间,我留人嫩叶芽尖。⑧
“贵州绿茶”这看不见的绿,是诚实厚道的贵州人良善之心上生发出来的慧根。10年前,贵州的茶农茶企就达成了“宁要草不要草甘膦”的共识,农业主管部门先后公告了128种禁止进入茶园的农药。为贯彻禁令,县乡茶叶主管部门、茶农、茶企形成了茶叶安全网络联盟,紧紧依靠茶农茶企的自觉自律,辅之以相互监督和茶叶安全巡逻巡查,保证了禁令的执行。与此同时,为了方便群众生产,在宋宝安院士团队的指导下,茶区建起了茶园投入品绿色专柜,专卖符合安全要求的农药、肥料、器械,并对茶农茶企进行实地培训。疏堵结合的方法,卓有成效地维护了贵州茶园生产的安全。在贵州茶区,绿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贵州绿茶”这看不见的绿,是茶农茶企顺应人们美好生活愿望,谋求自身生存发展的慧根上结出的良善果实。
茶人茶企庄严宣誓,坚守质量安全底线。⑨
“贵州绿茶”这看不见的绿,是贵州各级党政组织倾心护航的成果。全省700万亩的茶园,要打造成安全健康的绿色航母,单凭茶区分散的一家一户一企一厂是难以做到的。贵州省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一手抓战略制定,规范确立、政策支撑,一手抓组织协调,品牌推介,市、县、乡着重抓规范落实,标准落地,政策实施,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共同发力,促进了贵州茶业健康发展。在市场上,采取主推“贵州绿茶”公用品牌、巩固壮大沿海市场、开拓西北华北东北市场、进军海外市场的策略。每年元旦节的贵州早茶第一采活动为千里冰封的辽阔北国送上了绿色的祝福。连续14年举办茶博会,茶专家、茶商人、茶企业、茶文化人士云集贵州共议茶事,助力贵州茶业发展。在生产上,主推绿色防控技术、茶叶专用肥施用、黔茶品种系列种植三大行动,培训推广“双手采茶”技能,提升清洁化加工水平,贵州绿茶品质越来越好。在文化上主推“贵州冲泡”、举行斗茶赛,不断扩大贵州绿茶影响力。“贵州绿茶”的口碑声名鹊起。
田间调研,倾心护航。⑩
漫步在西部茶海之心的茶山小道上,初春的雾霭笼罩着茶畦,甜润润的空气,洗去了肺腑的尘埃、心中的杂念。习习微风送来的徐徐凉意,让人神清气爽。正午的阳光,从间套在茶园中的桂花树枝叶间泻下的光辉抚慰着嫩叶春芽。腰挎篾篓的采茶人,翻飞的手指,竟要经过3万余次的提提折折,采下的茶青才够得上做出1斤上好的雀舌茶。创造美的人令人敬重,创造美的事物令人珍惜、为人欣赏。贵州绿茶那看不见的绿,是大自然的赐予与人民的辛勤劳作完美结合的产物。贵州绿茶那看不见的绿,是贵州茶业的灵魂。这灵魂,扎根在茶农茶人的心坎上,驻扎在绿茶、红茶、白茶、黑茶各个茶类之中。
双手采茶好,经济效益高。王敏供图
贵州茶业要成长为国内国际驰名品牌,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与历史上评定的中国十大名茶相比,贵州绿茶还是一只刚刚展翅的凤凰。贵州茶叶尤其需要扬生态优先之长、补加工营销之短。未来,贵州茶业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品牌引领、市场主体培育和加工技术升级,以更强的力度、更快的速度、更广的视野深耕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用贵州的绿水青山换回老百姓共富路上的金山银山。
有生态才有未来。从贵州茶业刮起的绿色春风,吹拂着贵州的山山水水、行行业业,贵州人正在以自己的忠诚担当,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以龙行虎步的超然与笃定,本着久久为功、功到自然成的虔诚态度开创未来。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必将在美丽中国的画卷上留下光彩夺目的业绩,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征程上闯出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供图:①冉昱晟;③周访华;④罗逸;⑤朱飞;⑥⑦金林红、谈孝凤;⑧陈胜建;②⑨⑩伊航)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