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许是所有专家和商家不是不想,而是不愿分享的问题,那么要弄清这个问题,光靠近几十年对世界红木的大量使用是不能证明的,因为红木在中国至少也有几百年的历史。除了黄花梨没几件,几百年前的红木古典老家具数量庞大,我们应该从这些几百年前的老器物去作对比,毕竟是几百年的验证。
我们先看现在各大拍卖场上,明末清初的所谓黄花梨,其实百分之九十几都是红木,并不是黄花梨。为什么这些红木能在拍卖场上不停的拍卖?除了给它们强加了“黄花梨”这个名号外,最关键的还是中国几千年的传承工艺——漆艺。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参照这些年的拍卖实况。
前些年热过一时的“黄花梨”干皮壳拍卖,为什么现在拍卖场上拍不动了,也看不到了?原因是这些几百前的干皮壳,也就是现在很多商家所说的精磨、不上漆、不烫蜡,当然几百年前没有现在的胶磨工艺,这些干皮壳虽然擦了几百年的油,跟上漆的对比,颜值还是差了很多,所以再没有人愿意花几十上百万去拍这些难看的干皮壳。这里就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证明所有的红木包括紫檀,都需要上漆来保光和保色。离开漆艺红木的色素就会慢慢的褪去,面上泛白,就更谈不上什么光泽。这是几百年的红木家具历史完全可以证明的,故宫至今还有几千件损坏、脱漆、褪色的家具都懒得修复,就是这个原因。现在有一些商家说:红木可以通过驯化,精磨不用上漆。这种忽悠可能会保持十年、二十年,时间久了木材的色素一样会褪色,这是红木的特征。
我们再看一下真正的黄花梨,我也不拿我才研究十来年的器物说事,因为时间太短,同样不能说明问题。还是看原藏圆明园,后藏大英博物馆的黄花梨交椅,几百年下来,也许有些地方重新打磨过,但没有动过的地方,颜色油黑,证明它的颜色只会越来越深,永不褪色。这是因为黄花梨含的是油脂而不是色素,我曾经做过小实验,黄花梨的油脂在酒里会凝聚在一起,很久才会慢慢散开,而红木的色素在酒里会马上散去。这个小实验也许不够严谨,但我们等酒干后,黄花梨的油脂会紧粘在容器底部,要用利器用力刮才会脱落。而红木的色素则是粉末状不粘容器,这也许是我个人理解的油脂与色素。难怪以前的干皮壳老家具,需要长期擦油保养。
掌握了黄花梨和其它红木的特征后,我们来作一个小总结:黄花梨木材内含的丰富油脂,会氧化变色,而且越变越深,当油脂凝聚在木材表面就会形成油润、光亮的包浆,这种表面的包浆会对木材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增加美感;红木的色素只是暂时的艳丽,这种色素表面需要固化才能保色,透明漆和胶磨工艺,不但能保色还能增添光感。
当初梁思成先生给黄花梨起名时,特别提到了新花梨和黄花梨的价值区分,或许不单单是它的药用价值,作为家具用材,黄花梨的这些特征也是它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