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奉贤”的粉丝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震旦鸦雀。这个名字听起来很霸气,也很中国化,古印度称中国为“震旦”,我们因此得名。
我的家族古老而神秘,真正为世人所知是在1872年。那一年,一名法国传教士(Armand David)根据采自江苏(包括当时的江苏和上海)一个芦苇丛的老祖宗标本,给我们取了名字。后来我们得知,三年前,这名传教士还首次向西方介绍了大熊猫。
我的体型比较娇小,活泼好动,喜欢梳着大背头,带白围脖,穿黄褐色的衣服,对了,灰黄色的嘴巴也是我的标签哦。我很喜欢和小伙伴“唧唧唧”的聊天。
人们说我是一个傲娇的小小鸟,因为我只喜欢住在芦苇荡中,芦苇就是我的家。虽然我不常和大家见面,但是我的名气很大。我是上海真正的“土著”,后来因为城市发展变迁,我的家园芦苇荡越来越少,我也就成为了珍稀物种,人们还给我取了一个外号,“鸟中熊猫”。
近年来,奉贤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所以我也回来啦!今年8月25日,奉贤生物多样性调查小组在碧海金沙首次拍到我的照片。对了,我的胆子有点小,如果大家来碧海金沙芦苇荡看望我,请不要靠得太近哦。
初次见面,请多关照!我在“上海奉贤”,向粉丝们朋友们问好!
一只来自上海奉贤的震旦鸦雀
今年,上海首次启动全面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奉贤也于7月份开始了这场“史无前例”的摸家底行动。就在最近,奉贤生物多样性调查组传来好消息:在碧海金沙的一处芦苇荡中,调查组首次在奉贤区域内发现并有幸拍摄到震旦鸦雀的倩影。
震旦鸦雀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鸟种,被誉为“鸟中熊猫”,也是一种全球性近危物种,以其独特的生态习性和珍稀程度而闻名。
震旦鸦雀生存环境要求苛刻
严重依赖芦苇生存
震旦鸦雀对于栖息环境和食谱要求苛刻。只生活在芦苇中,以芦苇中的虫子等为主要食物。作为中国特有珍稀物种,震旦鸦雀和大熊猫颇有一些相似的“傲娇”属性。
在上海,震旦鸦雀主要在崇明、南汇东滩等处的芦苇荡中筑巢、觅食。它们是留鸟,不会迁徙到远处,是上海地区真正的“土著”,也是能够代表上海地区特色的物种之一。
“奉贤成片的芦苇滩涂地相对比较少,此前鲜少看到它的身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科研团队,负责奉贤生物多样性调查中的鸟类调查工作,其团队负责人贺教授告诉记者,在近一年半的时间,因为多项研究一直在奉贤海岸线边做相关研究,调查队还是首次在奉贤发现震旦鸦雀的身影。
这一发现,不仅证明了震旦鸦雀种群的发展壮大,丰富了杭州湾北岸滩涂芦苇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也反映了杭州湾北岸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对奉贤区乃至上海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都是一种肯定。”贺教授表示。
对于团队来说,最幸运的是,首次发现就顺利拍摄到了震旦鸦雀。“有的时候你能听见鸟叫,不一定能看见鸟在哪,尤其是震旦鸦雀比较小巧,动作又快。这次能拍到高清的画面,是比较幸运的。”
据现场观测到震旦鸦雀的团队成员之一蔡轶明回忆,8月25日8点左右,团队按照计划前往碧海金沙景区进行鸟类调研。“当时正在与保安报备进入事宜,需要等待确认,趁着这段时间,我们决定对周边进行初步的观察。就在这时,我突然听到不远处的芦苇荡中传出阵阵鸟鸣声,发现几个灵活的小身影在芦苇之间鸣叫并快速地来回穿梭,我们便把镜头对准它们,按下快门后才发现,这是震旦鸦雀。”
截至目前,奉贤区顺利完成了30条样线的第一轮鸟类调查,共记录到18目48科103种1871只鸟类,“除了震旦鸦雀,还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琶鹭,以及红隼、雀鹰、小鸦鹃、花脸鸭、水雉、黑颈鸊鷉、白琶鹭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贺教授介绍道,“按照计划,秋季的调查也在推进中。”
据了解,在本轮全市首次“摸家底”行动中,奉贤结合地域和环境特色,在市级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调查样线和样点,全区共设置了30条陆生生物调查样线和13处水生生物调查样点。
“目前已经完成鸟类、高等植物、两栖类和爬行类等陆生植物,以及鱼类、浮游生物等水生生物的阶段性调查工作,全部调研工作将于明年3月份结束。”奉贤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调查后将根据全市统一要求,开展生物多样性的评估工作。同时,结合生物多样性的调查评估工作,奉贤将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活动,同时会邀请市民共同参与本轮的调查工作,提升城市居民对奉贤区生物多样性的认知。这不,震旦鸦雀就率先跟市民朋友来打招呼啦!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