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三角鱼知识网

古代文人画中扇子形态的早期主要类型是什么?

07-06

古代文人画中扇子形态的早期主要类型是什么?

我吹过你吹过的风。消暑送凉,自古及今。

每当拿起手中的扇子,有花鸟纹饰,或者书画小品,画面上的意境就随风送进心里。虚谷的墨竹扇面,送来丰茂幽静的竹风。

片片竹叶似是书法的种种笔法,又似致虚极守静笃的感悟,光影明灭之间,随风送来平静和清凉。我吹过你吹过的风。那一柄扇,那一抹竹,那一缕墨香,那从过往吹来的风。

正值高温,手中有一柄扇,手腕轻摇,便能制造自然风,送来凉意。这风的强弱缓急都在自己手中控制着,品味的清浊雅俗也可见一斑。汉代班婕妤的《怨歌行》讲的是素纨裁做的合欢扇,“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宋代朱翌的《咏摺叠扇》感觉折扇的风力强劲了,“数摺聚清风,一捻生秋意”,明宣宗的《咏撒扇》又说,“扫却人间炎暑,招回人间清凉”。的确,在明清广为流行的折扇,让文人雅士把携带扇子当成了一种习惯,《折扇赋》里说“出袂而轻飏自动,拂膺而凉思允宜。”活脱脱让我们想起了江南才子们吟诗咏赋手持道具的名场面。来和我们一起吹吹各个时代扇子送来的风。

当我们欣赏南宋画家马麟的扇面,水墨写意的意境传承了马远的飘渺超逸,水墨氤氲,清沁悠远,远山如梦,近处的丁香枝点点星星,墨色沉淀出了对山水的抚摸,对云雾的承怀。

工笔淡彩的白牡丹,则一枝独秀,呈霸屏姿态。叶面是谦谦君子般低垂,不夺光华,花瓣是层层舒展,迎风挺举,芬芳自赏。如此清隽古雅,难道没有感受到纸面上传来的清香吗?

明·董其昌 临圣教序扇面

董其昌(1555-1636)的行书扇面“临圣教序”清雅秀妍,字字独立,书法特征鲜明,他早期以颜真卿入手,后学虞世南,唐宋各体均有涉猎。《书林藻鉴》里点评其书法“秀色可挹,媚色难除”,然而书家各自定义的雅俗确实无法达成绝对共识,他在书法上重“意”和“趣”,不拘泥于古法。行草扇面“山城忽报”则写得相对随性,收放自如,写出了“桃李临风烂漫开”的洒脱。其点画意态潇洒、结字疏朗。

明·文徵明 为水心书扇面

文徵明(1470-1559)这位明代中叶的书画家,绘画作品的曝光率似乎高于书法作品。他在仕途虽未显达,却寄情山水诗书,仙风道骨般地活到了90岁。

文徵明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文徵明的书法上自晋唐,下迄宋元,几乎无所不学。小楷有《黄庭经》遗韵,行书有黄庭坚的意味,笔力更见飘逸,可谓飞舞豪迈、气韵超脱。扇面布局的穿插争让以及字数长短的搭配天然巧妙,毫无刻意为之的痕迹。为水心书的浪漫深情,流露在笔端,又将“临风欲赋不能成”的恨憾寄予折扇清风。

明·祝枝山 步出城东门扇面

祝枝山(1450年—1526)原名祝允明,同为风流才子,他的光环被唐寅、文徵明掩盖不少,但是明代书法堪称一绝的他,又有“吴中三家”之称,一时有“天下法书归吾吴,而祝京兆允明为最,文待诏徵明、王贡士宠次之”(王世贞《艺苑卮言》)这样的评价。同为少年天才,祝枝山师法“二王”,临摹揣意张旭怀素,又学苏黄,《草书诗卷》的狂草让人兴奋,似乎能关联到疯张醉素的狂放,气贯毫连,潇洒奔腾,意兴淋漓。扇面书法排布紧凑,纵而不散,逸而能收。

清·虚谷 墨竹扇面

虚谷(1823~1896)是晚清大画家。原名朱怀仁,曾经为官,后入空门,以书画自娱。他承八大山人写意之风,工山水、花鸟,尤擅画松鼠、金鱼,又独具个性,笔法“清而不枯,密而不乱”。书画同源,在笔力上,画竹更与书法运笔相似。此扇面为他晚年所做,排布疏朗开阔,竹叶间似有风动。

清·吴昌硕 行书五言诗扇面

生于道光24年的吴昌硕(1844-1927)集“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一生清苦,晚年才成为炙手可热的他是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他的绘画题材多以梅、竹、松、石为主,书法融篆隶一体,擅长石鼓文。行书扇面为他客居京华所书。

扇面释文:骏声世二兄属。虚谷时年六十有八。

扇面释文:翠衿缟袂玉娉婷,一笑相看老眼明。香泻金杯朝露重,尘生罗袜晚波轻。汉皋初解盈盈佩,洛浦渐通脉脉情。刚服陈思才力减,临风欲赋不能成。徵明为水心书。

南宋·马麟 白牡丹图 设色绘牡丹一枝,翠绿的叶片似乎迎风向下摆动,枝头花朵绽放,淡白色花瓣一片片张开,花瓣敷色清新典雅,花儿生机勃勃。

扇面释文:山城忽报隼舆迴,桃李临风烂熳开。去后正勤循吏思,登高又见大夫才。即今白石驱羊路,不異黃金买骏台。为问子衿能讲德,隐侯何似细侯来。董其昌拟自名老先生正。

扇面释文:遂使阿耨达水,通神甸之八川;耆阇崛山,接嵩华之翠岭。窃以法性凝寂,靡归心而不通;智地玄奥,感恳诚而遂显。岂以重昏之夜,烛慧炬之光;火宅之时,降法雨之盛。临圣教序。董其昌。

扇面释文:步出城东门,试骋千里月。青山横苍林,赤日团平陆。渭北走邯郸,关东出函谷。秦地万方会,来朝九州牧。鸡鸣咸阳中,冠盖相追逐。丞相过列侯,群卿饯光禄。相如方老病,独归幕后宿。枝山。

南宋·马麟 坐看云起图 本幅为团扇面,一面为本图,另一面有两句唐朝王维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宋理宗的字迹。这是中国诗书画结合的一个时代标志。

扇面释文:雨湿青芙蓉,如搖万柄风。人行半天上,星摘一楼中。唐篆迷孤石,秦封倚古松。月明飞动处,来自五湖东。惠山最高处。请君休醉眠,笳吹月娟娟。即景奇无匹,游心老未捐。黃尘掀大地,秋井抱圆天。商略略花去,长安好化钱。(贞长赠诗依韵和之。时客京华。庸叟正诗。吳昌硕。)

古今话扇

在古代文人画中,扇子的形态早期以羽扇、蒲扇和纨扇为主,南宋开始有用折扇的仕女图出现,明清折扇为主流。不过史书中仍有零星记录,为折扇找到更早的记载。

●汉代 张敞便面拊马

《汉书 张敞传》载:“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由于张敞没有威仪,下朝经过可以跑马的章台街,让马夫快马加鞭,自己也用折扇拍打马。有人推断,“便面”因为便于遮面而得名,其实就是折扇。

●晋代 谢安赠扇

也有人认为折扇源于晋代,《晋书》卷二十九《文苑·袁宏》中,谢安取扇赠袁宏,袁宏答道:“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由于后来折扇又有“仁风”的雅称,谢安是否那时所赠即为折扇呢?

●宋代 折扇实锤

《高丽图经》卷二十九有“折扇”之名,《梦粱录》卷十三又称为“折揲扇”,《癸辛杂识》称为“聚扇”,以及“聚头扇”、“聚骨扇”等。

常州博物馆藏的南宋戗金庭园仕女图银扣莲瓣形朱漆奁以图说明问题,奁盖上的《仕女消夏图》中,花园里山石相依,杨柳低垂,长裙曳地的两位仕女,一位轻摇折扇,一位怀抱纨扇,身旁还有手捧长颈瓶的伺女,这件漆盒的纹饰证明了至少在南宋,我国就已经使用折扇了。

●明清 时尚成风

折扇因为被宫廷大量需要,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明宣宗朱瞻基创作并留存至今的扇面非常多,绘画精工、书法潇洒。在百姓之间,书画折扇也逐渐成为文人雅士互赠的珍贵礼物。才子风流,若手中无扇,似乎少了必要的道具。各地博物馆都有大量流传至今保存完好的书画扇面。

(原心无所住 清风往来)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山高月小

流程编辑:U022

成化斗彩鸡缸杯多少钱

宠物小猫咪多少钱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