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大型鱼类与其环境的互动关系时,我们不难发现,除了鱼类自身的遗传特性之外,它们能够成长为大体型鱼类,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们在成长过程中对多变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凭借本能和超常的应变技巧,成功地避开了无数次自然和人类的干扰。即便在人类不断捕捞的压力下,这些鱼类仍能存活至今,成为了钓鱼爱好者梦寐以求的目标。
对于那些想在湖库中钓到大鱼的人来说,了解大鱼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我们可以运用人类的智慧,与大鱼展开一场智力的较量。掌握了大鱼的食性和觅食规律,我们就能够更有策略地进行垂钓。
大鱼的食性各异,例如草鱼主要以水草为食,同时也摄入其他素食,偶尔也会对粮食类饵料感兴趣;而鲤鱼的食性更为广泛,无论是荤食还是素食都不会拒绝。然而,它们的食性会因生活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例如,在草丛丰富的湖库中,草鱼会更偏爱食用水草,而对于其他杂食则不屑一顾;在螺蛳大量存在的区域,青鱼则不太倾向于食用素食;而在湖虾丰富的水域,鲤鱼对酒糟的兴趣会大大减少。
这就要求钓鱼者对所前往的湖库的鱼情有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在选择饵料时,必须符合大鱼的口味,只有投其所好,才能获得较好的钓鱼成果。在少有人钓鱼的偏远湖库,大鱼通常只会吃自己熟悉且放心的饵料,即使人类认为那些饵料再好,它们也会视而不见。不过,通过持续投入诱饵,可以逐渐改变大鱼的食性,放松它们的警惕,从而使它们上钩。
大鱼的觅食规律也值得关注。在野外水域垂钓时,有些钓友多次尝试都难以钓到大鱼,而有些钓友却能屡次成功。这就是是否掌握了大鱼的觅食规律的问题。我们需要注意观察和总结湖库中鱼类的活动规律,包括自己或他人钓到大鱼的时间、季节、水情、天气等情况,积累足够的经验,以便从中找出规律。
例如,在夏季的早晚,由于气温和水温较为适宜,大鱼的活动积极性较高,甚至可能会游到较浅的水域觅食,这时我们常常会遇到傍晚有大鱼咬钩的情况,或者是一大早支下竿就有铃声响起。而在气温最高的中午时分,投在深水的海竿可能会触碰到大鱼,因为尽管大鱼可能会躲避在深潭中,但在“开饭”的时间它们也需要进食。
我的体会是,夏天大鱼的觅食具有较强的时间性,在守钓了多日的钓点上,首先要关注每天上午刚支下竿的6-10点这一时段,特别是7-8点钟的时候;其次要注意中午12点到下午3点,这个时候天气最热,人也最困乏,常常会以为鱼不会咬钩而放松了注意力,从而导致竿子托空或断线;最后要注意黄昏时分,这个时段大鲤鱼、大鲶鱼、大鳅鱼最喜欢偷袭。
在某些特殊时段,如风雨、雷雨中,大鱼会利用天气多变的机会大量进食,而在细雨中,借助光线暗淡和湖面平静,大草鱼也可能会游到浅滩觅食。总之,只有对大鱼的觅食规律有较好的了解,才能在守钓中保持信心,适时地把握中鱼的时机。
在实际垂钓中,我们需要根据垂钓时间的长短来选择合适的钓点和钓具。对于上班族来说,双休日是最常见的时间去钓鱼,虽然只有两天的周末可能稍显短暂,但只要能够找到一个好的钓点,仍然可以享受到守钓大鱼的乐趣。
我的经验是,选择一些距离岸边两小时车程以内的水域,或者在地区附近的湖库,做到三选三不选:一是选择那些没有人钓过的地方,水深在3-10米之间,不选择常有人钓鱼的水域;二是选择水底相对平坦的区域,由于海竿的操作不便,不选择水下障碍物多的地方;三是选择宽敞水面与狭窄水面的结合部,不选择一览无余的大水面。此外,较大的入水口的两侧也是较好的钓位。如果选择的钓点在城区附近,还可以在头两天傍晚去撒诱饵造窝。
对于有足够时间的人来说,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寻找更好的钓场,而那些偏远的山区湖库则是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