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三角鱼知识网

探索金漆木雕、脱胎漆器、漳州木偶等传统工艺的“格物匠心”

08-31

探索金漆木雕、脱胎漆器、漳州木偶等传统工艺的“格物匠心”

澎湃新闻综合报道

金漆木雕、脱胎漆器、漳州木偶、福州木雕、寿山石雕、莆田木雕、建窑黑瓷、德化白瓷,还有软木画、柘荣剪纸、畲族刺绣和银饰等昨天起亮相国家博物馆展厅。澎湃新闻获悉,8月30日,“格物匠心——福建传统工艺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分“艺韵百态”“工致精巧”“千文万华”“石以名志”“东方神韵”等五个单元,系统呈现出不同时期不同门类的工艺美术作品200件余(套),展示了福建传统工艺所承载的文化底蕴与丰富内涵。其中,明德化窑何朝宗款白釉观音立像及文昌帝君坐像、清刻白芙蓉石罗汉坐像、漆器“后母戊鼎”等都是难得一见的工艺珍品。

“格物匠心——福建传统工艺展”展览现场

“格物匠心——福建传统工艺展”展览现场

福建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域特色。福建艺术家秉持“专心致志,以事其业”的信念,精心描绘祖国壮美山河与人民幸福生活,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文化,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福建传统工艺是福建传统文化的缩影,素以材美工巧而著称,民间工艺更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华美生动的金漆木雕、面容风趣的木偶、姿态幽默的龙眼木雕、造型逼真的寿山石雕、精致传神的剪纸、多彩灵秀的畲族刺绣等都体现着艺术家对生活细致入微的体察。蕴含七彩之光的建窑黑瓷、纯净典雅的德化白瓷、巧夺天工的软木画、绚烂瑰丽的漆器等反映着艺术家对工艺极致的追求以及对艺术表达的思考。在第一单元“意韵百态”展出的金漆木雕“八仙图”花板一对、福州工木雕“四快之醉酒”人物摆件、德化窑白釉公道杯等即使福建传统工艺材美工巧的最好见证。

展厅里,一方“后母戊鼎”格外抢眼。这是上世纪50年代末,由中国现代漆画的莫基者李芝卿带领一批脱胎漆器师傳采用印锦料堆纹的漆艺手法成功仿制的,现在是福建博物院院藏。据北京日报报道,后母戊鼎的表面纹饰复杂,仿制的难度可想而知。当年,漆器师傳们在分析鼎上纹样后,运用“仿占堆塑”技法仿制青铜装饰,并逼真还原了“铁锈铜斑”。李芝卿还创造性地以瓦灰与烟丝作为消光剂,用以仿制青铜器因埋藏所形成的斑驳锈色。另外,李芝卿还用手指蘸着古铜色漆轻抹鼎的局部,以仿制个别部位因使用而产生的特别光亮。

展厅里的“后母戊鼎” 北京日报 图

金漆木雕“八仙图”花板一对 清 长106 厘米,通宽29 厘米,厚5.3 厘米 福建博物院藏

金漆木雕是福建木雕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最早运用在佛像、神像的雕刻制作当中,后发展至建筑装饰、家具及日常生活用具中。金漆木雕常常被使用在福建传统民居、祠堂、庙宇中的梁架、斗拱、雀替、花墙、花窗、隔扇上,同时在床榻、柜橱、桌椅、屏几、箱盒等家具中也随处可见。

福建省多山,森林资源丰富,为金漆木雕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自然材料。金漆木雕多以樟木、银杏、冬青、杉、柏、楠等木材为原料,随物赋形、因材施艺,主要使用劈、削、雕、剔等雕刻技艺,综合阴雕、线雕、浮雕、深浮雕、镂空雕、圆雕、半圆雕、薄雕、透雕、嵌雕、贴雕等技法制木成形,随后髹以色漆为底,再使用金箔贴金或涂抹上金水,成品流光溢彩,富丽堂皇。金漆木雕的主要产地有福州、莆田、仙游、诏安、龙岩、福安等。

福州工木雕“四快之醉酒”人物摆件

福州木雕以龙眼木雕刻为主。由于龙眼果树年久后需要重植更新,故在当地龙眼木料丰富易得,成为福州木雕的传统用材。龙眼树姿态万千,材质坚实,木纹细密,色泽柔和。树龄长的龙眼树,特别是根部,虬根疤节,姿态万端,是木雕的优良用材,稍加打磨即可光滑,经过染色打蜡、上漆后,色泽黑亮,呈现出浑厚稳重的艺术风格。福州木雕曾分为象园、大坂、雁塔三个技艺流派,各具特色。

福州木雕早期作为神像雕刻和建筑构件较多,后在发展中题材逐渐多样化,与当地的民俗相结合,这组福州工木雕“四快人物”选取醉酒、打喷嚏、捶背、挖耳四个生活化的题材进行创作,人物动态夸张,神态诙谐,雕刻线条遒劲有力,妙趣横生。

福鼎畲族花缎衣绣布 清 长33 厘米 通宽23.5 厘米 福建博物院藏

畲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公元7世纪,畲族先民就以自己辛勤的劳动开辟了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山区。明、清时期,畲族先民向闽东、浙南迁徙,开山劈岭,拓荒造田,其所到之处荒山变茶园,沟壑变良田,为开发我国东南山区作出了重要贡献。福建畲族人口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一半以上。畲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形成畲族语言、服饰、民歌等民俗风情,创造了独特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

德化窑白釉公道杯

第二单元“工致精巧”展出了福建木雕、竹雕等雕刻作品。福建多山,丰茂的森林资源为木雕、竹雕等雕刻技艺提供了物质基础。福建传统雕刻技艺是历代工匠在建筑营造、家具制作、佛像雕刻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不同地区和材质的雕刻技艺各有特点,如龙眼木雕以随形古朴见长,莆田木雕以精微透雕闻名,软木画以细密繁复著称,留青竹刻以细致入微为特色。

廖熙雕楠木关羽坐像 清 底长27 厘米,宽16 厘米,高40.2 厘米 福建博物院藏

关公像是福田木雕中最常见的形象,源于福建地区普及的关公信仰。关羽(?—219 年),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临猗县)人,蜀汉大将,民间俗称关公、关帝。关羽曾为荆州地区的地方神明,随着三国故事的流传以及历代多次追封,关公信仰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明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卫所制度,关公信仰因此传播至边疆地区。漳州东山铜陵镇为明初海疆铜山卫所,明洪武二十年(1387 年),官兵在当地修建了关帝庙,即现存的漳州东陵关帝庙。关公经过历代神化集英雄与圣贤于一身,集中反映了“仁、智、勇”三达德,也是民间道德崇拜中的一种。

廖熙 (1863-1918年) ,兴化城内坊巷(今城厢区凤山街坊巷)人,出生于一个民间雕刻世家,自幼聪敏,师承家教,雕工出众。作品风格古朴典雅,刻画细腻,极具特色。廖熙的雕刻作品名扬海内外,光绪年间其作品曾供奉朝廷,1908年,廖熙以关公坐像赢得了国际金奖,1915年,其作品《代代相传皇宫椅》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摘获金奖。

莆田工雕茶树木和合二仙立像一组

张志华雕沉香“知音”摆件

第三单元“千文万华”以汤志义作漆画“惠安新娘”、沈正镐制荷叶脱胎漆瓶等作品展现了福州地区的雕漆工艺。福州漆艺历史悠久,早在南宋时期就已可以生产精美的雕漆器具。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福州漆艺得以外传,深受海外市场喜爱,也对周边国家的漆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福州漆工艺拥有一整套独特的表现手段和制作体系,其中许多工艺技术,如造型工艺、彩髹手段、装饰手法、推光技术等,仍然代表着当今世界漆艺的最高水平。

汤志义作漆画“惠安新娘”

汤志义作漆画“惠安新娘”展出现场

沈正镐制荷叶脱胎漆瓶 近代 口径38 厘米,底径54 厘米,高98 厘米 福建博物院藏

沈绍安家族受古代“夹纻器”的启发,经过不断尝试,将“夹纻”技法充分还原,并在某些手法、材料上创新,将漆器木胎改为脱胎,形成了福州脱胎漆器,“脱胎”成为福州传统漆艺中最主要的漆器坯骨制作工艺。福州脱胎漆器质地轻巧坚牢,造型大方典雅,色彩瑰丽,光亮如镜,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在我国漆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誉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

福州传统彩漆分为厚料彩漆和薄料彩漆两大类。厚料彩漆中多含明油,髹漆技术难度极高,但相对于推光漆,色彩较鲜艳。薄料彩漆是沈氏家族对福州漆器的重要贡献,它在漆料中加入金银,并用手拍染后再用薄刃刷过光。薄料彩漆的出现和推广,使得漆器在传统色彩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典雅明快的色彩,丰富了漆艺的平面彩绘手段。

第四单元“石以名志”展出的是福州地区的寿山石雕等工艺作品。寿山石雕发端于南北朝时期,最早以写实圆雕为主,多为随葬用品。至隋唐时期,当地寺庙开始使用寿山石制作器物。至明清之际,寿山石因其五彩斑斓的色泽,洁净如玉的质地,获得了文人雅士的青睐,成为著名的图章用石,寿山石雕工艺也随之成为我国最负盛名的石雕工艺品类。

林清卿刻水晶冻石山水人物天然形扁章材 民国 长4.6 厘米,宽2 厘米,高6 厘米 福建博物院藏

寿山石雕技艺在清末同治、光绪年间,出现了“东门派”和“西门派”两大技艺流派。“东门派”发源于福州东门外的后屿村及相邻的几个村落,以林谦培为鼻祖,以雕刻观赏性的陈设品为主,作品注重巧色和装饰效果,刀法考究,喜用尖刀,动物毛发表现尤为精细。代表人物有林元珠、林友清、郑仁蛟、周宝庭、郭功森、冯久和等。

“西门派”发源于福州西门外凤尾乡一带,以雕刻印章和小品为主,作品洋溢着浓厚的书香味,又称“薄意派”。创始人潘玉茂及其族弟潘玉进、潘玉泉等,继承了周彬之遗风,擅长雕刻印钮和博古,刀法多变,喜用弧、圆刀,作品浑圆柔顺。代表人物有陈可应、林清卿、林文宝、王炎铨等。

潘惊石雕高山石巧色晰蜴钮印章

阮章霖雕寿山石“蛟洋文昌阁”摆件 1979 年 通长31.8 厘米,通宽14.5 厘米,通高24.5 厘米 福建博物院藏

摆件雕刻是寿山石雕技艺中的重要门类。艺术家利用寿山石的天然形状、颜色及纹理,运用娴熟的雕刻技巧,创作一批布局巧妙并富有人文气息的作品。阮章霖雕寿山石“蛟洋文昌阁”摆件即使其中的代表作品。其中蛟洋文昌阁为清朝中叶,上杭蛟洋人民为祈求文化昌盛于村中心所建。1929 年7 月中旬,毛泽东等在上杭蛟洋文昌阁指导召开了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毛泽东亲自修改的政治决议案。

德化是我国三大瓷都之一,自唐代起开始烧制青瓷,至宋元时期,随着海外贸易的繁荣,德化窑瓷器烧造日渐繁盛,明清时期,以白瓷为代表的德化窑烧造技术达到顶峰。德化窑白釉瓷器,胎体细腻致密,釉质光洁莹润,以佛、道教造像见长。德化人物瓷塑神态静谧、气韵飘逸,不仅受到国内市场的喜爱,同时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大量销往欧洲等地,成为当地贵族与百姓争相收藏的家居陈设珍品。 第五单元“东方神韵”即展出了福州地区的德化白瓷,包括明德化窑何朝宗款白釉观音立像、德化窑白釉达摩坐像等。

德化窑何朝宗款白釉观音立像 明 高50厘米,底径14.5厘米 福建博物院藏

德化人物瓷塑神态静谧、气韵飘逸,不仅受到国内市场的喜爱,同时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大量销往欧洲等地,成为当地贵族与百姓争相收藏的家居陈设珍品。德化白瓷对欧洲社会生活及其白瓷产业的出现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欧洲人誉为“中国白”“欧洲白瓷之母”。

明代以何朝宗为代表的雕塑家将德化瓷雕技艺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捏、塑、雕、刻、刮、削、接、贴等八字口诀工艺技法的创造使得德化瓷塑达到了精雕细缕、工巧逼真的效果,形成了德化瓷塑独特的艺术风格,开创了中国瓷雕艺术的新纪元。

德化窑白釉达摩坐像

据悉,此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文物局承办,福建博物院协办。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地形多山,历史上多次成为中原人民南迁的目的地,又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航地,“泉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在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中熔炼出深厚悠久的地域文化,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展览开幕现场

“格物匠心——福建传统工艺展”展览现场 新华社 图

展览现场 图片来自新华社

附:部分展品目录

明德化窑何朝宗款白釉观音立像 福建博物院

明德化窑何朝宗款白釉文昌帝君坐像福建博物院

明德化窑白釉炉国家博物馆

明德化窑白釉公道杯国家博物馆

清金漆木雕“八仙图”花板一对福建博物院

清福州工木雕“四快之醉酒”人物摆件 福建博物院

清福州工木雕“四快之打喷涕”人物摆件 福建博物院

清福州工木雕“四快之捶背” 人物摆件 福建博物院

清福州工木雕“四快之挖耳” 人物摆件 福建博物院

清福鼎畲族花缎衣绣布福建博物院

清霞浦畲族凤冠福建博物院

清廖熙雕楠木关羽坐像福建博物院

清佚名雕芙蓉石螭璧形带扣国家博物馆

清佚名雕寿山石龙章国家博物馆

清佚名刻寿山石山水章国家博物馆

清周彬雕芙蓉石龟钮方章福建博物院

清末民初完颜景贤寿山石印国家博物馆

清末民初莆田工雕茶树和合二仙立像 一组福建博物院

民国林清卿刻水晶冻石山水人物天然形扁章材福建博物院

近代沈正镐制荷叶脱胎漆瓶福建博物院

1953年江加走雕 “寿星”木偶头福建博物院

1979年林发述雕寿山石 “龙岩新邱厝”摆件福建博物院

现代李芝卿等制脱胎漆后母戍鼎福建博物院

现代脱胎漆守门狮福建博物院

20世纪福州沈氏德记梳妆脱胎漆套盘一组福建博物院

20世纪暗红色宝石花底凤凰纹脱胎漆大立瓶福建博物院

20世纪浦城王平翠作“奔马”剪纸福建博物院

21世纪嵌寿山石花鸟黑漆挂屏福建博物院

21世纪张志华雕沉香“知音”摆件福建博物院

(本文图文资料据国家博物馆资料、北京日报等 )

责任编辑:李梅

藏獒犬是狗吗

茶宠喷水原理